不识时务的张茵只说了一点“苦”即遭痛批,似乎企业经营者的生存与我们大家无关
文/维客
两会结束了。 两会中有关经济的话题没有太多新亮点,经济话语圈里出现了人们不太习惯的平静。倒是有女首富之称的张茵在两会上的几句话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作为去年才当选的新政协委员显然还不知深浅,她的有关“完善《劳动合同法》、调低累进税率、进口环保设备减免关税”的提案,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批判。从开始时的踌躇满志,到战战兢兢地闭上嘴巴,张茵表示“以后再也不说了”,选择以沉默来结束这场风波,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必担心张茵的提案,如果国家的议政机构里没有“张茵们”的声音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事情。《劳动合同法》修改涉及到资方与劳方双方权益,应该允许双方发表看法,政协本应是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代表协商议政的地方,各级政协章程都规定了“政协委员有批评的自由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作为一个经营企业的政协委员,表达本群体的诉求本应是义不容辞的事,更何况她的立意涉及到更加宏观的企业发展层面。 在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辉煌之后,如今企业经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答记者问时也坦陈:“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对于许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岂止是困难,而是面临着生死考验。这些貌似强势的企业经营者,在经济大潮的回落期常常显得十分脆弱,他们要么忍受煎熬,要么默默吞下倒闭的苦果,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他们面对人民币升值无语,原材料涨价无语,居高不下的税费无语,CPI高企、银根紧缩无语,《劳动合同法》修改以及其他政策法规的调整都无语…… 不识时务的张茵只说了一点“苦”即遭痛批,似乎企业经营者的生存与我们大家无关。据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介绍,广东制鞋企业总共有5000到6000家,近一年来关闭的大中型鞋企已超过1000家。如果说这1000多家企业的倒闭使1000多个经营者受到的损失与我们无关,那么社会损失的就业机会、税收、外汇等等又与谁有关呢?工厂迁到越南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给自己树立起对手,在国际市场上与自己竞争,所带来的订单流失让“世界工厂”萎靡不振,这难道是国人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我们连坐下来认真倾听的涵养都没有? 毫无疑议,新《劳动合同法》作为一种方向是不可否定的。张茵建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项条款,建议改为签订为期3~5年的有期限劳动合同。在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劳动密集型大多为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竞争激烈,淘汰率高,企业倒闭了员工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又有何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新《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仅仅是个表象,问题的核心一是企业生产成本的迅速增加和竞争力后劲不足,这在传统外贸加工企业表现的尤为突出,此时此刻新《劳动合同法》的到来如同雪上加霜;二是政府在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支出偏低,据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斌分析,中国财政税收占GDP的比重比美国高,但上述三项社会福利保障的开支仅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反之,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逐步增多,一刀切的推进方式让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一时难以适应。 有问题就要有解决,不管提案是否合理,可以肯定在张茵的提案中我们看不到反对新《劳动合同法》的意图。同样,不管提案是否公平,公开地讨论总比私下抱怨要好。我们总不能要求每一个企业家像政府官员一样会讲“官话”。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企业家的声音与其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相比其实并不大,让企业家参政议政中畅所欲言,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无裨益,我们不应让“张茵们”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