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3)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更大的反差体现在对上述两次本质相同的危机开出的不同药方上,说起来,两次危机的根源都在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泡沫破裂。当时,发达国家的主流观点是要求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加快"市场化"的结构改革,而它们提供资金援救的前提是这些国家最大限度地撤除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星期前刚刚获得通过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核心恰恰是对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实行暂时国有化,也就是说,加大而不是放松管制。 相同性质的病,截然相反的药方,仅仅说明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私本性吗?恐怕不那么简单。如果将视野拉得更宽更远一点,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创造了30年经济繁荣"黄金期"的新自由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2008年注定要成为转折年的话,是不是从这一刻起,世界的钟摆向右已经摆到了终点,将掉头向左了呢? 曾经有一本书非常火热,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一个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的世界。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曾一度成为美国国内的焦点话题,但最后,消费者和企业似乎达成了一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中国和部分前苏联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后,缓解了通货膨胀,开放了新的市场,并且增加了数以10亿计的低成本劳动力。美国人无比怀念那个时代,那时美元强势着,这个世界对美国而言,确实是"平的"。 现在,一本新书出现了,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弯的:全球经济中潜藏的危险》。作者戴维·斯米克在书中开始反思,为什么美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日渐落于下风。随着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开始崩塌,曾经无比荣光的"华盛顿共识",连带显赫一时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派,现在似乎已经破产了。全球化即美国化的道路,似乎再也走不通了。 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避免自身的经济危机周期,现在可以说英美式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奉行"老欧洲"式资本主义的德国,情况相对较稳定。
1929年大萧条催生了民主党人罗斯福的"新政",强调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的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所尊奉的哲学,加上刚刚在一战硝烟中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最初两个"五年计划"的眩目成果,当时,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强大效果,整个世界都深信不疑,甚至达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从上世纪30年代起--期间还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到60年代,大约用了30年时间,当时的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就达到了顶峰;在美国,凯恩斯革命所开创的福利资本主义的崭新繁荣也随着年富力强的肯尼迪总统的魅力登场而绽放到极点。
更多阅读
第42节:新自由主义死了(24)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美联储批准转变身份,成为金融危机中一个剧烈变化。美国五大投行就剩高盛和摩根史丹利。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传统华尔街的终结。 主持人:华尔街风暴每天都有进展。对于摩根史丹利和高盛
第41节:新自由主义死了(23)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主持人:美国财长保尔森一天跑了两家电视台,他在呼吁各个金融机构参与美国救市计划,您对这条新闻产生什么样的判断,这个新闻传递出来什么信号? 宋鸿兵:这说明游戏结束,得有人买单,美国不愿意
第40节:新自由主义死了(22)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宋鸿兵:从短期来看达到预期效果,但应该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次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实际是靠以增加国债为代价,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上购买一些失去流动性的债券产品,包括"两
第39节:新自由主义死了(21)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美国政府的负债很高,现在负债超过10万亿美金,从技术上来说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是破产机构,它的股凭什么负更多的债。 谢国忠:美国凭什么负更多的债 面对这场大地震,美国政府准备启动最大
第38节:新自由主义死了(20)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无论如何,政府对私人企业的紧急救援应是下乘之策,是不得已的最后招数。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风险管理薄弱所造成的问题,只要无碍大局,应通过市场经济制度中固有的竞争淘汰机制和破产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