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宋鸿兵:从短期来看达到预期效果,但应该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次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实际是靠以增加国债为代价,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上购买一些失去流动性的债券产品,包括"两房"的短债。第一阶段是解救金融机构,到第二阶段,实际上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问题,其实问题本质在于美国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趋势非常猛烈。次贷危机最大的问题是购房违约率大幅上升,美国救市的方法主要是去挽救金融机构,而对于普通人民,陷入危机的购房者,没有给予相应足够的不偿。这好比是一个病人,真正产生病的是贷款违约率,这导致大量化脓。但政府却没有去治疗伤口,而只是一层一层往上裹绷带,这个病根仍然没有消失。 主持人:刀口还在,关键刀口能不能自己愈合。 宋鸿兵:不解决违约率上升问题都没有用。

主持人:这都是无法自行解决的? 宋鸿兵:现在裹上去之后,暂时解决问题,但是再过几个月,还会使金融机构爆发更严重的问题,这是治标不治本。短期可以提高信心,但是长期来看,如果不能真正解决按揭贷款违约率,包括垃圾贷款违约率急速上升的问题,很可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还是难以避免更大的冲击波。 主持人:对于未来几周资本市场的走势,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有些观点比较乐观,觉得这个市场会沿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声音比较悲观,他们觉得在华尔街风暴压力之下,股市上行空间有限,你的观点是什么? 宋鸿兵:我是属于谨慎悲观。 主持人:不是乐观派也不是特别悲观。 宋鸿兵:政府救市能够起到提升信心作用,不应该低估正面的效果。如果救市计划不配以长期调整,从根本上减轻按揭贷款负担的压力,如果只有短效而没有长效治疗方式,对短期救市策略难以持久,只有长短政策互相配合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 主持人:现在看到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也看到各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大家很难看到超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他们这个时间在做什么,不知道宋先生有没有关注大的机构投资者的动向。 宋鸿兵:这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在整个次贷危机中唯一有一个问题没想明白,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有输必有赢,我们知道谁赔了谁赚了,"大小非"或者其他上市公司赚钱,谁赢谁输一目了然。但在整个次贷危机中,看到的全都是抽象,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英国和欧洲国家、美国现在都在赔钱,到底谁赚了? 主持人:你的结论是什么? 宋鸿兵:我没有结论,只是提出几个问题,这是中国人必须要想清楚的三个问题:第一,谁赚了这些钱;第二,怎么赚;第三这些钱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搞明白,我们还不知道国际金融市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