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主持人:美国财长保尔森一天跑了两家电视台,他在呼吁各个金融机构参与美国救市计划,您对这条新闻产生什么样的判断,这个新闻传递出来什么信号? 宋鸿兵:这说明游戏结束,得有人买单,美国不愿意自己买单。现在大家比较无奈,不帮美国,全球一起下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是处在既无奈,又无可选择。

主持人:最重要的机构,各大机构都应该帮助他们。 宋鸿兵:看起来是。 主持人:各国政府都在采取一些措施,特别是美联储和各国央行都在响应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种做法是不是可以根本上解决这次金融危机? 宋鸿兵:肯定有作用。我的问题还是短期注入资金,能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能不能使美国房价反弹,能不能使违约率下降,这个东西仍然是短期的,很难持久。 主持人:还是刚才您举的例子,这个伤口已经化脓,通过包扎手段,没有办法使伤口愈合,要使用更加长久的措施才行。 宋鸿兵:因为要刮骨疗毒,要把伤口切开,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但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很难真正康复。从目前美国救市方式来看,我觉得大家还在回避问题,没有真正经受比较痛苦的治疗方式,还想用救济和燃眉之急的措施,把这个问题能拖则拖,但目前这个方式不足以解决根本性问题。 主持人:这次伤口的受伤程度需要采取刮骨疗伤这样疼痛的手术吗? 宋鸿兵:这次危机是一场金融危机,从全球来看是全球经济结构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年两年,而是由于美元体系的资源错配,导致整个全球生产和消费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失调。中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者和世界工厂,主要消费者就是美国,这两者间最大的问题,美国以借债为方式就行消费。美国全国储蓄率从1980年的10.06%,逐年下降,到小布什刚上台的时候变成3%点多,2005年出现负数,美国全国进入不储蓄状态。表面看美国的GDP还不错,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好,还打了两场战争,就业率比较高,各种经济数字看起来非常好。但这中间还是有问题,既然不存钱,又要花钱,还花这么多钱,钱从哪来,美国是在借别的国家的储蓄来实现自己GDP的发展。这种手段通过金融创新,全球资本一体化,向其他国家借储蓄。2007年就有5万亿美元流到美国资本市场,这5万亿资金流到美国起两个效果:第一,抬高美国资产价格,包括房地产价格;第二,压低了美国长期贷款利息,再加上美国老百姓提供各种各样金融创新,使老百姓很容易把增值部分套现,拿出来花,还能买车,这个过程就刺激GDP。 主持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