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10月8日,中国央行加入全球央行的协同降息行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再次下调基准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部分专家认为,作为拥有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应在全球的金融救助行动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增持美国国债。不过,香港《大公报》刊文提醒:中国勿坠入"英雄救美"漩涡。文章摘录如下: 表面看中国财力雄厚、坐拥1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这都已有所投资,不宜大量转用,否则反会影响国际市场。在此之外还可利用新增外储:今年来月均增加400余亿美元,显示中国确实有点资金可供运用,却不宜夸大其数量。 中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还有不对称性的特点。由于本身金融体系尚待完善,亦未全面对外开放,故并无能力把世界金融拉出困境。相反,由于坐拥约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可藉此对美经济发挥重大影响。 若此时出手救助美国,从经济利益层次看,要注意以下三点:(一)美国为救亡大发国债,将对中国原来持有的债券十分不利,故应减持而非增购。发债若引发利息上升、美元贬值及输入型通胀,则可令原有债券跌价,再加上贬值及通胀削减美元购买力,将令中国蒙受多重损失。(二)购入新债则必须因应其高风险,而要求有更高回报。最近冰岛政府出手救援银行,便被降低主权评级。此次美国救亡,将令财政赤字大升至过万亿美元。对GDP比率突破一成,如此超级巨债,即使美资评级机构采取双重标准,不去降低美国评级,市场亦必有反应,令主权信用违约溢价飙升。因此购入新债必须索求高利率,最好还要有适当的资产作抵押,不能只收一纸欠单。(三)应先进行国际协调,尤其与东亚邻国协商以使能共同进退,防止中国出手救援而他国套现离场,并由合作来寻求更好的回报及投资保障。

香港《大公报》的观点是,中国切勿急于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中国现已承受与日俱增的美元资产风险,断无理由贸然再增负荷。救美的经济成本甚大,更要慎防被卷入漩涡:美国积患极深而必须完成历史性调整,对此中国实帮不上很大的忙,若轻率涉足其中或可能陷入日深,并危及本身安全。中国必须把珍贵资源首先用于自保,以维持稳定高速发展。同时要有远见,为未来在大劫后重建世界金融经济新秩序做好准备。 对于中国如何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危机的应对中去,不少专家认为,中国发展好自己的经济就是最好的救市。就目前全球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要务是全球经济力量一起行动,成为信心重建的塑造者。帮助重塑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有助于稳定美国经济,进而有益于稳定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