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经济形势内忧外患,温总理2008年9月24日表示,中国持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是美国政府债券的第二大持有者,已经准备好在全球救市举措中共同努力,为度过全球金融市场危机而努力。 在欧洲各国半遮半掩时,中国支持美国,不仅是拯救华尔街,更是拯救自己。因为美国的衰退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影响中国就业人口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经说:"美国变成了这样一个国家:人们靠卖房为生,而人们买房的钱又来自中国。 "这句话描述了这样两个事实,一是美国的经济靠房地产拉动,二是美国的房地产靠中国支撑。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一部分都购买了美国国债、"两房"债券等等,中国通过购买"两房"债券等方式为美国住房市场间接提供了贷款。在次贷风波中,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国内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美国可以通过让美元贬值来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而美国国内很多人的看法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人,会在相当程度上威胁美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无论是"美国阴谋论" 还是"中国威胁论",其实都是以意识形态的眼光看待经济问题,自然也就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在次贷危机中,中国扮演的只是投资失败者的形象吗?如果将中投公司视为我国在国际金融舞台的缩影,或许可以对这个问题观察得更为清晰。2007年9月,我国从巨额外汇储备中拿出2000亿美元,成立了中投公司,在大多数时间里,国际金融市场对这只来自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充满警惕,屡屡以政治眼光来看待这只市场化运作的基金。但是当次贷风暴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急需资金拯救之时,国际金融市场开始抛弃意识形态的考量,转而更加务实地看重中投公司20 00亿美元的规模。

2008年9月初,市场传出中投公司有意投资日本股市,日本金融大臣渡边喜美立即表示,如果中投公司投资日本,将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情。华尔街当然比日本更需要中投这样的大买家,继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之后,摩根士丹利也表示有意出售49%的股权予中投公司,目前摩根士丹利的最大股东美国道富集团拥有的股权约为13%左右,第二大股东是去年底入股的中投公司,拥有将近10%的股份。如果这笔交易最终能够成交,中投公司将成为摩根士丹利的最大控股股东。华尔街的贵族公司被一家中国公司收购,这在一年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今天则完全可能变成现实,只要中投公司愿意。这笔交易的象征意义,甚至远远超过当年联想收购IBM,面对这笔看上去风光无限的交易,中投公司表现出了难得的冷静,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中投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摩根士丹利当前资本充足率良好,可以独立解决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