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胡祖六: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也是资本的流动大国,很多资本流向海外,对中国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我们有机会去吸取很多深刻的教训。 主持人:比如说? 胡祖六:比如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资本金流动性,避免膨胀,避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61节:华尔街危机中国的救赎(1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34141658224.jpeg)
主持人:很多中国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甚至是监管部门的官员,都是华尔街回来的,有些在美国受过教育,他们一直把华尔街作为样本来效仿的,这次给了他们什么教训? 胡祖六:美国的经济还是全世界最发达、最成熟的经济体系,他们也走了很多弯路,作为后来者,我们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我们需要吸取他们的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够缩小差距,甚至超越他们。 主持人:这个最大的教训或者错误是不是就是监管?需要继续加强监管。 胡祖六:体制监管这是重要的部分,但金融机构本身就有风险,还有宏观经济,经济体一定会有资产泡沫的形成,所以监管是一方面,但监管不是全部。 主持人:保尔森最近也说过,如果救援计划不迅速通过的话,美国的整个银行体系将会崩溃,这句话是不是有一些夸张,有一些耸人听闻,我们看到这次金融风暴波及的还是那些高风险的投行、保险、对冲基金等等,美国的银行体系还是相当完整,相当有实力的。 胡祖六:这个描述不够准确,这是从房地产贷款,低收入阶层的二级贷款出现的问题,所以不仅仅投资银行的问题,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这次危机也超出了想象,但不能跟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当时美国政府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要重蹈悲剧。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美国对银行产业的监管是相当成熟的,但对投行监管不力,所以导致银行产业为他们买单? 胡祖六:金融危机爆发,恰恰美国对次按揭贷款的标准没有监管,放任自由,所以导致了这个后果。 危机也是机遇,就像赛车一样,很多车摔倒了,这个车很快超越,这是历史性的超越,而不是一般的超越。 蔡洪平:在危难中崛起 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风暴,在这场越刮越猛的金融台风中,受害的不仅仅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集团--瑞士银行今年一季度就曾因为次贷资产大幅缩水,造成近110亿美元的亏损,旗下最著名的对冲基金也因为参与次贷投资而关闭。那他们又是如何经受住打击,度过难关呢?我们也采访了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 主持人: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风暴,在这场越刮越猛的金融台风当中,受害的不仅仅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欧洲最大的银行集团--瑞士银行今年一季度就曾经因为次贷资产大幅缩水造成了近110亿美元的亏损,旗下最著名的对冲基金因为参与了次贷投资而关闭,他是如何承受过打击、度过难关的,我们也采访了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