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ydia Chen 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终于在北京盛大开幕,跨越5000年的历史,不可思议的四大发明,强国之音,跃然弦上。第二天打开邮箱,看到两位海外读者的来信,盛赞了这场尽显中国文化底蕴,智慧和卓越创造力的庆典。下笔之时,正好是奥运闭幕,中国所获金牌数总数达到51枚。欣慰之余,特别想说几点感受: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回到奥林匹克精神](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34146983892.jpeg)
一是对于财富的态度。都说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犹太人的精明和对金钱的渴求是赤裸裸了。从历史上看,中国自下而上的平民起义,都把“等富贵,均贫富”作为主要目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或多或少地左右着整个民族的发展。2008年不仅是奥运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纪念,开幕式上焰火烧铸的29的脚印,真是个有意义的巧合。不管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盛邀,还是中国体育名将李宁最后夸父追日式的点火仪式,中国自信而坦然地为改革成功而骄傲,并对创业和私人财富的创造给予肯定。 二是对于输赢的态度,国富民强,总在一起。超过半百的金牌总数远远把历届奥运会的金牌大国美国抛在身后。除了享受竞技获胜的满足感,还有一股憋闷已久的情怀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激荡。对两个放弃瞬间感受颇深:在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比赛中,获得银牌的法国名将旺·达巴亚-蒂安切在最后一轮的试举中感觉力不从心,优雅地触摸了杠铃后,微笑退场,尽管放弃了冲金尝试,但回到后台就被兴奋的教练和队友抛在了空中。另一个放弃的瞬间是刘翔的退赛,引起的轩然大波在此不赘述。背负着民族期望和商业压力,期望依靠强迫治疗和毅力撑过这一关,还是无法抗拒竞技体能规律。运动员首先应该忠于职业身份,尊重职业技能要求和运动生命发展,输赢以及由此带来的其它后果不应该左右最终的理智决策。 回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这也是第一次让主办方挣到钱的奥运会。此后,各国对于奥运会举办权的争夺日趋竞争。奥运为举办城市和赞助商带来了有形无形的经济利益和商业价值,日趋成熟的商业模式也让奥运体育竞技得以更高水平和更广泛的参与度成为世界人民享用的盛宴。商业也许打破了国际体育竞技精神的纯粹,但也带来了更彻底的体育全球化。最后,不要忘记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以理解和容忍共同追求人类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