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人生角色转换: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
在为自己列出人生规划之前,你首先要分析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是什么,也就是前面说过的,问问自己,你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比如,有的人希望获得亲友的认可和肯定;有的人希望有房有车,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有的人希望在专业技术上有所突破,有的人希望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等等。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想在我的一生有什么成就?” “在临终之时回顾往事时,一生中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是什么?” 目标确定后,就可以让这个目标具体化了。这个计划可以是一个五年的计划,也可以是一个十年、二十年的计划。不管是属于何种时间范围的计划,它至少应该能够回答如下问题: 在5年,或者10年后:1.我希望自己在做什么;2.我能挣到多少钱或达到何种程度的挣钱能力;3.我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提供给你一份有关你的短期目标的清单。在形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地不顾现实。今天还住着廉价的地下室租房,无头绪地找着工作,却设想5年内就要拥有大公司,10年内闯进世界500强。一切要以自己的实际状况为准。 计划定下来后,就要策划如何去达成这些目标。而在写具体计划的时候,考虑得越详尽越好。 比如你现在还是一个普通销售员,你的计划是5年之内自己做老板,拥有自己的柜台或渠道。那么,你需要思考的问题至少有:在成为老板之前你首先需要成为什么;你需要有哪些能力和资源才能自己干,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个性方面、创造力方面、财力方面;自己干至少需要多少资金;目前拥有的客户资源是否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做一个独当一面的人,还需要克服哪些缺点;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什么机遇,比如你的父母、朋友、领导等对你可能的帮助,以及你目前所在职位的上升空间,等等。 细细考虑以上问题后,你就会明白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哪些差距,该怎样去弥补这些差距。 你也需要明白,人生目标的确定往往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总在变化,目标也要相应做出修改和更新。 找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有好几个年轻人让我给介绍工作。当我问到渴望的职业时,他们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无所适从。“你想做什么?”“随便,都可以!”“你喜欢做什么?”“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你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 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一问三不知”,不仅他们自己觉得生活无聊之极,就连我也觉得跟他们对话很枯燥无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他的兴趣范围内做事,他才能充满热情,才会认真,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所以,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你必须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做自己感兴趣、最有激情和最擅长的事情。

当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你会带着极度的兴奋和长久的兴趣沉醉在其中。为此事可以茶饭不思,睡觉都梦见它,因为你心甘情愿地对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你很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相反,如果做一件没有兴趣的事情,你会感到时间很难打发,你不愿意为了它去学习和努力,即使靠着资质和经验你能做好它,但它决不能激发出你的潜能,因此,你也不可能获得多大的成功。 我的朋友广告设计师林旭的合伙人的工作经历就证实了这一点。在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三四份工作,每次都做得不开心,最终都被老板辞掉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工厂做外贸跟单,工作不久后他发现他的同事基本都是高中文凭,而他是本科毕业,所以他有点看不起这个工作。加上工作内容简单枯燥,他做起来无精打采。没多久,老板就因为他不够敬业而把他辞退了。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做销售,当时找那份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仅仅为了生存。由于他没有兴趣,不懂得推销技巧,所以业绩很差,连基本工资都没有保住,不到三个月就被辞退了。之后,他又找了几个工作,还是不开心,辗转来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