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人生角色转换: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
很多忙“上瘾”的人,做事总喜欢“先做了再说吧!”等做出来后,却发现所花的心思毫无用处,于是又“先放着再说吧!”放的时间长了就将这件事忘记了。这其实是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因此,千万不能拿忙碌作为不思考的借口,越忙越要抽空思考。你会发现,一个小时的停步思考,可能会比一整天无头苍蝇般地乱撞乱转有用得多。不妨放下手中的事情,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夕阳、喝喝咖啡、沉淀自我,好好地思考一下手头的事情! 尽快适应职场潜规则 张玮跳槽到一个私营企业做文案工作,两个月没干完就遇到了烦心事——工资没有按时发放,他已经断炊了。 年轻人总爱泡在网上,聊MSN、QQ。因为张玮的工作并不忙,所以聊天的时间也比较多。这两天,他逮到人就诉苦水:“前天就应该发工资,可今天还没动静。我怀疑我们公司都要倒闭了!”“当老板的为什么总喜欢拖欠员工工资!”抱怨中带有发泄。 没半天时间,他的同学、同事、前同事、朋友都知道了他的公司“财务状况不景气”。有的劝他早点离开,有的为他愤愤不平,有的笑他进了个“皮包公司”。 张玮是个“月光族”,没有存钱的概念,每个月到了月底就盼着发工资。这次工资没有按时发,他有点不知所措了,加上他一向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结果,牢骚发完,心情好像好了一点。 让他松了一口气的是,第三天就发了工资。原来发工资那天正好会计的老家出了点事,请假回去了,所以推迟了三天发工资。 可是,张玮领到工资的当天就被老板委婉地辞退了。老板说:“我们不需要对公司没信心、没耐心、没爱心的人!”张伟怎么也想不明白,老板怎么会没头没脑地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后来经打听,他才知道公司的一个同事是老板的远房亲戚。这个同事很快就把张玮的话传给了老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张玮坚持几天,或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到处说公司“倒闭”、老板“黑暗”之类的话,他的结果就不会如此了。 就像每个游戏都有游戏规则一样,在职场,同样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经常犯规的人必然受到规则的惩罚——同事不会说你,但他们会疏远你;老板不会批评你,但他会直接开除你。 有些人干得好好的,莫名其妙地就被开除了;有些人很有才华,却总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因为他们光知道埋头苦干,却不懂得遵守职场“潜规则”。所谓的“潜规则”,就是指规章制度以外的规则,不成文,却需要自觉遵守。没有人教你,却是前辈们难得的经验。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职场上,可以向上推你一把,也可以向下拉你一把。 因此,进入一个行业,就要适应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比如下面的这些: 规则1: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职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你如何的自信,如何的看不起你的领导,但他的位置始终高于你。作为下属,要有做下属的样子。 懂得维护老板的威严。可能私下里老板对你表示过“兄弟”情谊,但只要在公司,你就是下属,他就是上级。千万不要在同级和客户面前,对老板称兄道弟。 在上司面前不要太露锋芒。在一些场合,比如与客户交流,向高层领导汇报、聚会应酬等,上司在时不要喧宾夺主,要分清大小和主次。 不论是私底下还是公开场合,对你的上司表现出傲慢轻视的态度,只会反过来伤害到你自己。比如,打断老板的笑话、公开纠正他的错误,以及质疑他的决心都是标准的不智之举。 规则2:不要以为没人注意你 在公司里,不要以为每个人各司其职,老板不在背后就没人注意你。其实,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同事和老板的眼皮底下。因此,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有的公司对员工有服装上的要求,需要穿正装。即使你的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也要尽量穿得正式一点。服装虽然与你的才干没有什么关系,但能表现出你的精神面貌。太夸张、太休闲的服装在你眼里没什么,可在老板眼里就是不严肃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