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山中花开(14)



系列专题:《与您分享幸福生活的秘诀:山中花开》

  为了毕生坚持圣洁的贫穷,圣弗朗西斯临终时,在遗言中嘱咐追随者:只能使用土壤与木头来建造房舍。这段遗言使我深受启发。

  佛教经典中有云:一位好的修行者应当首重清贫,如果无法坦然度过清贫的日子,就不容易生起菩提心或了悟真理。

  正视清贫,选择无染的清贫生活,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节制之美。

  人们在富裕中容易堕落,清贫则能为我们带来内心的平和。

  从欲望的纠葛中解脱,人类才能与宇宙融为一体。倘若被欲望与执念控制,我们就感受不到身外的宇宙生命。

  把拥有的物品减到最少,让心灵得到升华,成为宇宙生命的一部分,这便是清贫。清贫是一种节制的美,是人类的基本美德。

  至今仍活跃的佛教精神就是要训练我们自律,并了悟柔美的节制精神。

  怎样才能拥有清贫的美德?答案是要拥有温暖的胸怀。我们在使用各式各样的便利商品时,应自问:我们是否真的为此感到幸福呢?

  只要按一按按钮,就能做饭、冷藏食物、清洗衣服;使用这些设备时,我们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对这些物品是否真的心存感激?

  人类不能只靠大脑的智力存活。只注重头脑的运转,世界只会越显冷酷。如果社会只注重头脑智力,人们的心就会丧失能让温暖注入的空间。你看!所有的否定、谤议、欺瞒与尔虞我诈,不都是奸巧的头脑智力在起作用吗?

 第14节:山中花开(14)
  相反地,我们的心与这些恶念无关。心不会去理会红尘俗事。现今大学选拔人才只注重才智,这样的方式值得重新思量。一个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社会,会产生各种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6490.html

更多阅读

第19节:山中花开(19)

系列专题:《与您分享幸福生活的秘诀:山中花开》  与清贫相对立的概念不是富有,而是贪欲。汉字“贪”是由今天的“今”和贝壳的“贝”组合而成的。而贫困的“贫”,是由分享的“分”加上贝壳的“贝”组成的。从字形上就可推知,贪欲是紧

第18节:山中花开(18)

系列专题:《与您分享幸福生活的秘诀:山中花开》  单纯与简朴是最根本的精神,减少不必要的,只保留必需的,才是单纯和简朴。  只使用必要的,把不必要的全都去掉,是一种极简的境界。  如果用绘画来比喻,“单纯”就是水墨画的境界。用墨

第17节:山中花开(17)

系列专题:《与您分享幸福生活的秘诀:山中花开》  因必要而活,而不要因欲望而活。我们必须明白欲望与必要的差别。欲望是基本需求之外的渴望,必要则是生活的基本条件。  当只需要一个时,拥有一个就好;如果拥有了两个,有可能一个都保不

第16节:山中花开(16)

系列专题:《与您分享幸福生活的秘诀:山中花开》  幸福的秘诀,不在于拥有多少必需品,而在于我们能从舍弃不必要的事物之中获得多少自由。正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言,寻求幸福的方法就在自己的心里。  内心充实是外在富有所无法比

第15节:山中花开(15)

系列专题:《与您分享幸福生活的秘诀:山中花开》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通过脑部思维来彼此信任,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互相信任。人类的大脑产生的是抽象的思维和概念,大脑总是在计较和起疑,但是只要敞开心怀,我们就能接受一切事物的本来面貌

声明:《第14节:山中花开(14)》为网友白衬衫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