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



系列专题:《管理的学问:影响世界经济的45条铁律》

  第19条

  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

  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

  ——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现在有许多企业纷纷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作为自身的标杆和模仿的对象。

  比如TCL集团以三星电子为模仿对象,从其全球化战略中汲取信心;联想模仿戴尔的直销模式;夏新模仿亚洲“双S”(索尼和三星)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条件和产品特点,刻意模仿,往往是邯郸学步,最后连自己原有的步伐也忘记了,得不偿失。

  况且,公司的成功是不可以模仿的,我们能够学习的仅仅是这些企业的策略,而不能拷贝这些企业的成功基因。

 第30节: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
  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模仿中创新。

  一家从事加工贸易的服装企业,曾经去法国找到一家服装厂的绣花工艺和一家袜子厂的款式,回国后进行模仿,率先在国内推出具有4重绣花工艺的全黑套裙。

  因为款式新颖,而且适合中老年女性的审美标准,在东北市场、东南亚市场,尤其是伊斯兰国家大受欢迎。

  销售额从年300万元立刻提升到4000多万元。

  这家企业将两种工艺结合起来,成功地运用了创造性的模仿,从而赢得了市场。

  在国外也有同样的例子。

  二战后的日本企业,技术落后欧美20余年。

  跨入20世纪70年代,震撼世界的赶超奇迹却令人无法继续忽视这个岛国异军突起的技术实力。

  这个奇迹的产生,最初也起始于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欧美技术。

  由政府参与规划和支持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引进,为日本企业带来一条迅速改变技术落后局面的捷径。

  60多年前日本产品的质量和我们今天中国产的部分产品一样,质量和做工都不精细。

  随后,日本人采纳了美国戴明博士的建议,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并把吸收欧美先进技术作为重点,从而使日本产品的质量得到飞速提高。

  这里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

  索尼公司在当初参考学习美国的磁带技术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改良,诞生了后来的磁带录音机,它比美国的产品体积更小,录音时间更长,由于产品的领先优势,渐渐使索尼成为世界最具创新力的企业。

  而松下公司则更上一层楼,自己很少率先研发电子产品,只要索尼一旦发布新品,马上组织人员进行仿制,并找到缺点进行优化,开发出性能更优的产品,然后以低于索尼新产品的价格向市场抛售,从而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强大的电器公司。

  与数码摄像机的灵巧和高性能相比,今天,普通摄像机已经很难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尚不知数字时代为何物的时候,胶片摄像机却是当时最热门的高科技。

  为了能够研制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摄像机,美日两国的企业都投入巨资,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其激烈程度,与今天数码相机厂商竞相推出更高像素产品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场比赛中,至少有两家美国公司先于日本企业推出了摄像机样品,然而最终却是日本公司最先从对样品进行改进的工程中获得产品,并将其大规模投入市场。

  改进后的产品涌入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市场,占到全世界摄像机产量的90%,成为当时世界销量最大的电子类消费品,和汽车一样,成为日本企业对美国企业信心的又一重击。

  特别是摄像机的核心技术最早是由美国企业发明的,这种打击就显得更为惨痛。

  那么,原本是美国的原始性创新为什么最后却被日本企业摘了桃子呢?答案是:模仿。

  日本能迅速在钢铁、汽车、电子、数控机床等领域赶上甚至超过欧美,靠的并不是被动的模仿。

  有人说日本人“花一块钱买进技术,花三块钱进行改进创新”。

  购入的欧美自主技术,并没有仅仅被直接使用,而是用来肥沃了日本原本贫瘠的技术创新土壤。

  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日本公司就注重寻求既能解决技术可行性、又能提供改进制造机会的产品设计。

  为此,索尼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要求工作小组同时采用10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并行开发,同时,通过重点关注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密切协调,从产品设计阶段,就为培育系统性的大规模制造做好了准备。

  同样,在松下公司,人员从开发部门调动到制造部门,也促进了摄像机的开发以及从设计到大规模生产的升级。

  而美国公司虽然也开发出了优秀的样品,但在把这些设计移植到大规模制造时却功亏一篑。

  当日本公司已经能够交付整套系统时,美国公司仍在为到底是自己开发大规模制造系统还是签订外包合同而一筹莫展。

  虽然没有原始性的创新,但通过连续不断的小改进,以及设计与生产之间的密切协调,日本家电企业仍然实现了产品创新并在世界市场上实现了成功。

  从本质上来讲,这种零敲碎打的小改进,与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做出的发明相比,很不起眼,但日本企业就是靠着这种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模仿,击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可见,模仿有其独特的价值,是创新不可逾越的一步。

  模仿是在别人已有的成功基础上的借鉴,既然已有可借鉴的样板,就用不着重新开发研究,这样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还可以快速提高效率,但是一味地简单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别人成功的经验上不断开发和创新。

  模仿和创新,他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吸收、互相指引、互相累加、相互进化的循环系统,单纯片面地提出自主创新,只能让更多的企业误入歧途,盲目地搞研发,尤其是在对产品技术功能上的执著,可能最终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机会,那是非常不值得的。

  创新不是要否定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模仿也不是就没有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模仿就是一种自我创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6454.html

更多阅读

哈根达斯:卖的不是冰淇淋,而是梦想

  哈根达斯(Haagen-Dazs)的“矜贵”是举世闻名的,动辄上百元的价位让普通冰淇淋自惭形愧,也让它享有“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的美称。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兼程,哈根达斯已在全球55个国家开设了700多家专卖店和几万家零售点,从西方到东方,

第21节: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11)

系列专题:《成功私教: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这样的活动,让我和孩子们都受益匪浅。  在东方,“我”的概念比较丰富,并不仅仅是指孤立的我,还是上一代和后代重要的连接点。我们将这样的东方文化概念与美国的实情结合,间接地让

第20节: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10)

系列专题:《成功私教: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们是不是觉得我这样的教育方法给了他们很大帮助,现在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只给孩子大体的方向性指导,例如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具体的

第19节: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9)

系列专题:《成功私教: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我的一个孩子有段时间跟我说,他学习太累了,想要休学一年。我并没有立刻反对他,而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聊了聊,让他想象一下他现在的选择在一两年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事实证明这个方式

第18节: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8)

系列专题:《成功私教: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我自己非常珍惜这样的经验,不仅让自己有所收获,同样也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我特别有做父母的成就感。所以,我以我的经验告诉所有的父母,一定要让自己成长,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人

声明:《第30节: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为网友笑靥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