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向上市公司的“一月风暴”
巫继学[人本经济学-自主劳动网.中国经济学(www.economics.com.cn www.wayee.com )首发]
一元复始,上市公司便遭遇强劲的“一月风暴”:截止元月29日就有9家上市公司的10名高管因为犯事而落马。[1] 人们扼挽叹息之声刚起,又传来《环保风暴袭上市公司,13家公司面临数十亿元压力》[2] 的消息。谁都不敢断言,类似的狂风不会再袭来,会树静风止。点击此间的互联网络,纷纷议论遍布网站,网民争相传播,愈益影响民众。对于股民来讲,更多地是从利空与利多的角度看待问题。大体认为,新年股市春意盎然暖气乍起,便遭遇黑色寒流,因而一直担忧股市未来的前景。我却以为,这实在是一件大快人心事。中国股市与上市公司,积弊甚 多甚久,确实应该涤荡杂陈,还其清明亮风。惟其如此,不能给广大投资者一个交待,也不能接上国际市场经济之范轨。
公众股民买股票,是对他所选择的上市公司的投资。由于信息不对称,股民可能获得的是虚假信息,也可能掌握的是片面信息。等到这些信息得到证伪,也许已经是股票缩水,价值受损,已经悔之晚矣!长期以来,公众股民寄希望于公司治理,希望上层管理部门有作为。这多年来,中国证券业也确实进行过各种努力,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监管制度、违规处罚制度,引进国际知名高管,引进国际成功的运行机制,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证券行业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使上市公司朝规范轨道方向上靠了靠。然而,令公众不满的是,似乎再好的招,使在中国上市公司身上,都怪怪的,最终都变形变质。 对此,公众股民可谓深恶痛绝。新年确有新气象。不到一个月时间,先是对违纪违法的上市公司高管进行处置,再是对上市公司项目违规进行处理。就其力度而言,是近年来少有的,大有强劲风暴欲涤荡我国上市公司与股市杂陈之势。联想到新近国资委反思去年“倾情”上演“全球招贤秀”,后多半因深层的公司治理文化的冲突,即市场化职业经理人精神与国内企业文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官场文化水火难容,使得高薪招来的“海归”纷纷落马出局于诸个上市公司这一事件[3],我们难道不能解其高层管理的良苦用心?公众股民总需要期待,新近这些举措难道不值得我们期待吗?
这一连串的举措,也不一定非要从眼下的利空与利多角度来考量。我想从一个较为长远的、整体意义上来说,对中国证券业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是对广大投资人的负责任的表现,因而可以看作长远利好、整体利好。不可否认,对于短线操作者来说,谁摊上了,对谁来说都可能蕴藏着风险,可能是一个现实利空。
之所以我认为这些举措对中国证券业是富于积极意义的,是因为它给人们传递了正面的信息:首先,在上市公司的监管与公司治理上,政府高层管理部门表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一种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的态度,这可能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毕竟还是降临现实,这是对全体投资人最大的籍慰。其次,它事实上是在将上市公司的潜在风险进行解结,将公司的经济泡沫挤压释放,将公司长远发展的障碍给予排除。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良好开端,没有后续配套措施出台,没有连续的“组合拳”出击,再好的开端也难免风去云散,杂陈再起。再次,这些举措也是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制度题中应有之意,它表明我国证券管理体制向国际接轨迈 近了一步。最后,这些举措在实质上,是校正了企业与股民之间的信息偏差,使得公司的运营状况更透明,使投资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战略更了解。
谁也不会认同,仅仅目前这些措施,仅仅刮起“一月风暴”,会使中国上市公司与股市很快走入健康大道,进入良性循环。尽管中国股市与股民经历的磨难已经足够多,但是不可否认,今后的路还很长,磨难还会延续。公众股民有权力希望管理部门,在保护我国股市、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基础上,出台更多实质性措施,加大对股市与上市公司的监管与整顿力度,希望有更多的短期与中长期的利好消息横空出世。
[1] 《利嘉总经理被捕 上市公司高管黑名单增至10人》,北京青年报,2005年01月29日。
[2]上海证券报网络版,2005年01月28日。
[3] 《董事会:形象工程成了天花板,国企海归大出局》,《董事会》2005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