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先分后流,循序渐进



    中国股市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过疯狂的上涨,有过惨烈的下跌,有过令人激动不已的憧憬,有过让人不堪回首的噩梦,当一批批股民挥泪离场,当一个个新贵粉墨登场,当一张张“黑嘴”被绳之以法,当一场场骗局原形毕露时,我们不妨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股市基本上进行的是零和游戏,上市公司不能给股东创造价值,股民绝大多数承受了精神上的折磨,负担了至少是机会成本上的损失;中国股市没有合理配置资源,上市公司没有用好募集来的资金,没有促进全社会福利的增长和财富的创造,股民的短期投机被各路庄家所愚弄,股民的长期投资被“内部人控制”的上市公司所掏空。民间资本要寻找投资的出路,企业要求成本更低的直接融资,这两者之间的桥梁——股市本应欣欣向荣,而现实中的股市却是凄风冷雨,哀鸿遍野。归根结底,上市公司没有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方针,没有形成股东至上的观念,没有为投资人创造财富是主要原因所在。因此,投资人缺乏进行长期博弈的信心,多为短期行为,而短期行为本身又注定了上市公司不可能有长期的战略规划,不可能持续盈利回报股东。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上市公司出资人缺位,代理人不能充分维护出资人权益的制度缺陷是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甚至是滋生腐败的主要根源。可见上市公司改善股权结构,进而提高效率,创造财富,吸引投资是使中国股市焕发活力、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而“国有股的顺利、合理减持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国有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占到70%左右,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但是由于产权不清,导致监管不严。“国有股”的财产权是属于国家的,但由谁来行使产权则是不明确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人事任免由组织部门通过“国有股”来决定,企业投资立项由行业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通过“国有股”来决定,但他们谁都难以以出资人的身份全面地负责公司的命运,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损害了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介于以上原因,就产生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经营者的监管不严。上市公司具有过大的自主权,企业经营者的权力空前扩大,同时,由于机关干部的餐饮请客费、出国考察、子女安排等都由公司来“买单”,政府干部在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中,就难免不出问题。由于“国有股”在股份制公司中占绝对优势,“选举”董事和原先任命行政干部的形式也就无实质性的区别,换汤不换药。董事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经营状况无关,很难指望他们对公司高度负责,即使他们有点责任心的话,却是向着有权“选举”他们的大股东——国家负责,所以董事会的决策依然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滑行: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上市公司的钱无人心痛,监事会常常只是列席董事会会议,以上种种导致许多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是董事长一人说了算,其中许多人因此变得独断专行,甚至无法无天,经济犯罪的案子无日不有,暗箱操作、黑幕交易屡见不鲜,股民的血汗钱在这种“法人治理结构”下被肆无忌惮地吞食。产权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不紧密,使企业效益低下,在许多上市公司,企业领导人常常置所有者的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自身利益和企业的局部利益。在任职期间,利用手中的职权,与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搞好关系.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就会得到上面的保护。今天在这个企业干得不好,明天可以调到另外的企业或政府部门任职,甚至易地升官。“密切联系领导”成了这些人的首要任务,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竞争力却成了次要问题。企业效益低下,造成了上市公司只顾“圈钱”来掩盖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从制度上探索改革之路,只寄希望于从外部输血,有的将融到的资金用于炒股票、炒房地产,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使股东的资金和希望变成泡影。近几年来,中国政府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连续8次降息,给上市公司一系列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上市公司业绩不但没有什么提高,反尔不断下降:94—99年,上市公司亏损数由2家增至77家;亏损额由3279万元升至119653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由14.72%降至7.79%;ST、PT阵容越来越大。通过“减持国有股”引入多元投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以批判的观点,以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国有股”减持:先分后流,循序渐进
二、基本思路和做法。 

    “国有股”减持不能顺利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股民对“国有股”及所在上市公司价值的不认可,而且这种不认可需要上市公司质量有巨大的变化才可能改变,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国有股”必须减持,一来盘活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向历史还债;二来改善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在状况,使上市公司焕发出应有的活力与生机。为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应采用行“先分后流,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先分后流”是指将“国有股”先分成若干份(总股本的1%-5%为壹份)出售给有能力经营上市公司的企业、基金、合法外资、甚至是私人(以下称战略参与者),等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提高,达到一定要求,被广大股民认可后,再由战略参与者向社会股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配售,同时进行相应的“除权”处理,最终达到全流通。“先分”可以这样分: 

1、对象:其它上市公司、基金、私人及合法外资。 

2、价格:以上市公司净资产为上限,上市面值多年来累积贷款本息和为下限,确定发行底价(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3、数量:以“国有股”多少为参考,可分为1000万股、500万股、100万股为一个单位,进行拍卖。 

4、方式:确定底价,竞价分配,可采用荷兰式招标,也可采用美国式招标。 

    “国有股”分完之后,战略参与者应持有该部分股权并进行有效经营,经营到一定期限后(最好是叁年或一个基钦经济周期),可以按一定的市盈率(≤25倍)一定的比例(≤20%)向社会公众股东配售,每年配一次,配股条件符合有关配股要求。如果公司经营的好,社会股东认可,“国有股”可顺利流通,如配售不成功,则战略参与者继续持有,或亏本配售,假设“战略参与者”是自利的理性人的话,他一定会认真经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三、“先分后流,循序渐进”的优点。 

    按上述方法“减持国有股”充分体现了公平,即确定底价,竞价分配,使这部分股权按市场实际价值得以交易,同时以法律形式确定其暂时不可流通,避免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小投资者也可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这次分配,把握投资良机;对国家而言,一次性通过国有资产变现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营的控制力,一方面,“减持国有股”可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另一方面,可通过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对战略参与者而言,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出资人真正到位,“内部人控制”局面被打破,上市公司经营者切实感受到对出资人负责的压力,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得以建立,企业的内在运行机制成功地向市场经济方向转换;对证券市场及投资人而言,近70%的股权得以最终流动,发挥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改变了股市现有的单纯筹资功能。上市公司股票可流动部分大幅增加,校正了以往由于流通部分过小,被严重扭曲的市场供求关系,减小了市场价格中的“泡沫”成分,杜绝了操纵股价等投机行为;相对大股东(战略参与者)的出现也缓解了小股东行使产权时成本过大的矛盾。一言敝之,企业效率,资本市场效率在新机制下得以大幅提高。 

    国家会接受“国有股减持”的价格吗?我想会,不仅连本带息归还国家当年的投入,还有通过拍卖被市场认可的价值,这是合情合理的;战略参与者会接受“国有股减持”的价格吗?我想会,重建一个上市公司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只要战略参与者有经营能力,资产收益率达到8%(GDP的增长速度)应该不成问题,这样以来,上市公司业绩会大幅提高,战略参与者会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为什么每年减持“国有股”的数量不超过持有数20%,市盈率不超过25%呢?因为这样不会冲击二级市场,可以保障股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制度是一种激励机制,科学地安排这种制度,就能创造效率,创造幸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6141.html

更多阅读

10月25日作文:先抑后扬

此次作文不规定主题、内容,要求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

台达:先走一步,就有商机

     台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源供应器制造商,跟创始人郑崇华一样,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台达低调、务实。作为跟环保产业息息相关的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直有的放矢。开发产品力求先走一步,活动合作力求理念相合,没有短视的浮躁

朱恒鹏:“先看病后付费”应是医改水到渠成的结果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先看病后付费”其实是一个包含多方面问题的复杂制度,与其说这是一种医疗改革的制度,让所有人对这项制度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并要求尽快铺开,其实并不正常,“先看病后付费”应

声明:《“国有股”减持:先分后流,循序渐进》为网友单身好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