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群众有尊严地活着 映秀的清晨,和四川省其他山区可能没有很大差别。不远处传来狗吠和准备下山者的吆喝声。在一个帐篷里,52岁的代玉英和老伴小心翼翼地爬起,走到帐篷后取出前一天走了老远才接回来的山溪水,刷牙、抹脸,在满目疮痍中开始新的一天。 虽然没有水没有浴室,无法洗澡,衣服也只有身上一套,但他们坚持梳洗干净,像平常过日子般在帐篷前划出一个“餐饮区”吃早饭,几乎不谈一晚六七次可以感知的余震。 与想像相反,镇里气氛平稳。在灾后5天首次进入重灾区映秀镇,更让我震惊的不是8级地震的强大破坏力,而是留守当地的镇民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持有尊严地活着。
![02年世界杯中国队阵容 世界为中国动容](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20473267162.jpeg)
救援工作还在进行,镇里随处可见部队和消防员在挖掘幸存者。留守的镇民自发成立了“自救小组”,一方面配合部队的抢险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合力去找器材、找水,获取简单的生活资源。 信息的透明使全社会都能投入到地震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中。患难与共的互助精神在映秀灾区、包括整个四川都随处可感。 哀悼日,悲伤与信心同在 中国政府宣布全国哀悼三天,以悼念这次大地震中的遇难者。举国降半旗,奥运火炬传递也停止三天。但在地震灾区,对生还者的搜索还在继续。全国哀悼日所哀悼的对象不是国家领导人,这在现代中国还是第一次。一名社会学家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时没有类似这样的哀悼。一个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知道这样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让他们知道有国家在背后支持。”尊重所有生命与逝者,也是“以民为本”的具体体现。 志愿者源源不断帮助抗灾 发生在中国的毁灭性地震催生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志愿者大军。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竞相为地震幸存者做出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个严重损毁的村庄,来自城里的私家车车队停了下来,穿着考究的城市居民向这些村民分发瓶装水和饼干。他们大部分都是私营企业家——通过互联网联系后,决定做出一份贡献。通往震中的公路塞满了类似这样的车队。除此以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与红十字会协调,了解哪些村庄最急需援助,需要带什么东西去提供帮助。 灾区人民依然亲切慷慨 失去了房屋、家人和财产的中国普通农妇将一瓶矿泉水给了我,一个外国人。失去这一切,她并没有绝望,因为“有邻居帮忙。”这里并不是没有痛苦和眼泪,但这是一个坚强的村庄,拥有惊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在废墟中,中国人民仍旧待人亲切慷慨。他们是人类的一座丰碑,一场造成数万人死亡的地震反而使之更加坚不可摧。一个摩托车司机把我从交通不便的地区带了出来,却拒绝收费。一家超市免费向受灾群众提供商品。这样的故事在地震灾区不胜枚举。 地震中更显和谐中国 世界各地的报纸和电视都充斥着充满同情的报道。中国政府迅速展开全力以赴的抢救,并允许媒体对地震进行广泛报道,这使中国百姓和外国人得以共同感受这场巨大的悲剧。这场灾难使得之前有关北京奥运的负面新闻从报道中消失。加拿大一名中国政治问题专家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我们看到了和解。”美国一名历史学家说:“地震展现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最好的一面,证明政府和人民能够携手合作,建设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