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义”或叫“代表大众群体”说话很多时候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一种可理解的权谋
![以人民的名义 电视剧 谁在“以人民的名义”说话](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15638928259.jpeg)
年初雪灾肆虐,如果布什总统表示对受灾的中国人民慰问时说这样的“定语”:“我代表全体美国人民”,他一定会受到一些较真儿的法律专家批评。因为他只能代表选他当总统的那50%多一些的美国人民——如果刨去三分之一没投票的美国人,他只能代表可能才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民向中国示好——我是说当谁谁谁声称“以人民的名义”怎么怎么着时,你千万别太信以为真。 我就钦佩张茵的勇敢和真实,她对新《劳动合同法》若干规定提出质疑,就是从企业主的立场出发的。东莞大量代工企业倒闭,山东的韩国企业老板逃离,企业主在新《劳动合同法》压力下受损,最终雇员利益也会受损。如果张茵女士从新《劳动合同法》可能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角度提出对它质疑,这反倒是“装丫挺的”——但“装丫挺的”肯定不会引来潮水般的批语与谩骂。所以“以人民的名义”或叫“代表大众群体”说话很多时候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一种可理解的权谋。 假设当年所有参加股市大辩论中声称代表大众利益者都有此善良愿望,但扪心自问你又代表得了谁呢?你了解大众的现实境况和利益诉求吗?说代表大众者首先是假想出与之对立的小众,殊不知大众小众之上还有非流通的国有股东,即政府的利益。就像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有人宣称对价式改革是拿13亿中国人民的利益给几千万股民。而说此话者又自恃代表了13亿中国人的利益。幸亏这样的大道理无人喝彩,否则真会清谈误国的。 最具中国特色的,是很快就把理论争辩转向对论辩者身份道德的拷问乃至攻击。有人质疑吴敬琏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与他“赌场论”的冲突;有人指责厉以宁作为《证券法》起草负责人,在为违反《证券法》的事态辩护;还有人爆料厉以宁儿子厉伟在深圳炒股涉嫌“内幕交易”;有人还趁机挑出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厉以宁和作为副院长的张维迎“学术之争”背后存在权力之争……2007年初与厉伟同时参加佳美口腔集团董事会时,我俩聊起这桩“公案”,他说他“跟维迎很熟很有交情”,那些事都是外人瞎挑的。而厉伟本人在那轮牛市结束后再也不碰二级市场了,而是专事风险投资。 今年年初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吴敬琏与厉以宁同台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的采访,公开总结和探究中国改革30年的成败得失。我从事财经报道17年,记忆中这是第一次看到两位经济学泰斗级人物在公众面前同台发言。我想,在全身心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捍卫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大原则上,两位老人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吴市场”和“厉股份”没有本质的分歧。而包括2001年股市大辩论在内的公开已知的两位学术之争,本质上也还是他们对于中国改革开放“路径依赖”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已。 或许也因为两位老先生都已是七十好几的老人了,也都厌倦了没有标准也不可能有结论的争议了。因为争也好辩也罢,他们毕竟都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越加辉煌的过程,而中国的资本市场毕竟已不可逆转地壮大起来,不可逆转地纳入到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