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被强权直接征服的。我们是被自己的恐惧征服的。我们看到那些不肯被征服的人被摧毁了。我们就胆怯了,退缩了,我们就被征服了。
BY 董铭
一个母亲失去了孩子,又面临警察当局的欺骗,她奋起反抗,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这是最黑暗的现实。因为这样的现实一再重演,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寓言。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新电影《换子疑云》,就改编自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8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 当看到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电话公司接线员柯林斯被关进精神病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身旁的女观众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不是那个双枪闯天下,出入古墓险地如无人之境的劳拉,而只是美国20年代一个最普通的职业妇女,她一直坚持的事情,不过是想找回自己的孩子。 柯林斯是个单身母亲,与儿子沃尔特相依为命,一次加班晚归,她发现儿子不见了。几个月的寻访之后,洛杉矶警方通知柯林斯,沃尔特找到了。她跟着警察,还有警察找来的大队媒体,满心欢喜地去火车站迎接儿子,向她走来的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孩子。 柯林斯否认,但眼前的孩子和警长坚持,他就是沃尔特。媒体众口一词,盛赞洛杉矶警方办案有方。征求过沃尔特的同学、老师和牙医的意见之后,柯林斯确定,眼前的孩子决不是自己的儿子。她再次到警察局,要求警方继续寻找沃尔特。 但是,慢着,怎么会有如此荒诞的事情?警察局难道可以公然“指鹿为马”,用一个冒名顶替的孩子掩盖自己的无能,搪塞公众的指责?一个母亲先是失去了亲生子,又被强行塞给一个别人的孩子,还要她接受现实,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难道警方不怕当妈的否认?难道不怕她向媒体揭发?难道不怕她上访?这么脆弱的骗局,警察怎么会玩得煞有其事? 要戳破这个骗局还不简单吗?看上去是的。但是,你知道,柯林斯一否认,警察就说她犯了精神病,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就这么简单。你信一个精神病人的话吗?即使你相信,你还敢出来作证吗?你知道作证的结果是什么吗?你不知道。警察有可能把你也关进精神病院,或者关进什么别的地方。当然如果你出来作证,也可能是警察怕了。但是谁知道呢?仅仅是挑战这种不确定的情形,你敢不敢? 你不敢。很少有人敢。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被强权直接征服的。我们是被自己的恐惧征服的。我们看到那些不肯被征服的人被摧毁了。我们就胆怯了,退缩了,我们就被征服了。 但是柯林斯没有被征服。她也是个普通人,但她还是个母亲,她对儿子的爱给她带来了勇气。冒着被摧毁的危险,她坚持下来了,决定挑战那个黑暗的警察当局。影片中许多细节,让这个母亲的形象变得真实而伟大,其中包括一直支撑着柯林斯的那张儿子的照片。最后,她幸运地从这场不对称的挑战中生存下来。有一个孩子作证,一个凶残的男人多次胁迫他参与绑架和杀害了许多小孩。最后孩子们的骸骨被挖掘出来,杀人犯被通缉,洛杉矶警察局找来小孩冒充沃尔特,被证明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腐败的骗局。 这一切不是柯林斯一个人做到的。是牧师和电台主持人布里格拉伯帮助了柯林斯。作为一种具社会影响力的公众力量的象征,他调动舆论资源,向警方施压,把柯林斯从疯人院里救出来,又致力于帮助柯林斯继续寻找失踪的沃尔特。 柯林斯获得的是一场惨胜。且不论她对抗警察而受到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沃尔特最后仍然没有寻回来。变态杀人狂到死也没有说出他有没有绑架或是杀害了沃尔特。 但这仍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安吉丽娜·朱莉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从怀胎十月到初为人母,完美地阐释了母爱的伟大和坚韧。这样不幸的孩子的故事很多见,河南平舆的“木马杀人案”、山西的黑窑工案……都和此案相似。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也表现出一样的爱与坚韧,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胜利——哪怕是惨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