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再多也是三顿饭一张床,不帮助别人,活着就没有意义。
撰稿·边际
这几年,上海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董事长屠海鸣,更多是以慈善家的身份频频亮相。搞慈善,屠海鸣几乎拿出了和竞拍土地一样的狠劲,从2005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上榜“胡润慈善榜”,这在上海房地产“大亨”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位企业家在慈善领域中的建树丝毫不逊色于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建起十几所希望小学、侨心小学、希望楼(还不包括不少捐了钱楼却没造起来的)、认养800名失学儿童,截至今年5月前4年的3900万元善款等等。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当时身在国外的屠海鸣第一时间就捐出了200万元,前些日子一回国又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再向灾区捐出了500万元。 “浪子回头”屠海鸣并非有用不完的钱,与万科比起来,豪都的实力也许不算什么,屠海鸣也并非生下来就是圣人。 10多年前,年轻有为的屠海鸣也有过一段挥金如土的生活。常常为了生意,陪客人吃饭、洗桑拿、唱卡拉OK,随便一晚上就是一掷数千金。那年,屠海鸣跟随上海市侨联去内蒙、宁夏考察,一路上,他目睹了人贴人的农民工专列,亲眼看见了就在火车座位底下睡觉的民工,他的心灵被震动了,他反复地问自己:“我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吗?”那次旅行,屠海鸣倾尽随身所带的1万多元钱帮助沿途遇到的贫困群众,这是他的第一次善举。回到上海,屠海鸣开始节制自己的生活和应酬。再后来,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逢会必说:“我们的青年委员屠海鸣,过去天天晚上卡拉OK,洗桑拿,现在他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于是,屠海鸣这个“浪子回头”的版本广为流传。 2002年夏天,屠海鸣应国务院侨办邀请,以侨资企业家的身份前往甘肃帮困助学。当来到全国最贫困的山区之一——积石山东乡族撒哈族保安族自治县时,看到当地很多人家人均资产才50元,家里的最大家当就是一口铁锅时,屠海鸣被震惊了。他从没想到过中国还有这么穷的地方。那里就是建了希望小学,许多孩子也缴不出最基本的费用。一路上,屠海鸣心想,这一趟一定要认养三个孩子。 由于是最年轻的企业家,屠海鸣在帮困助学活动的过程中,总是被安排在最后的位置就座,一贯派头十足的屠海鸣不乐意了。座谈会上,甘肃省副省长告诉大家,即使每年只需要300多元钱,积石山县每年还是有3000个孩子读不起书,希望前来的企业家们能慷慨解囊。但话音落下,那些总是坐在前面,走在前面的大企业家们沉默了。 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屠海鸣一下子站起来,大声说道:“我认养800个!”一片寂静。三秒钟过后,全场一片掌声。国侨办副主任李海峰坐不住了,问:“海鸣,你是认养8个,80个,还是800个?”“800个!”屠海鸣回答得斩钉截铁。屠海鸣的义举得到了共鸣,不到15分钟,3000个孩子的帮困助学费用全部有了着落。临走时,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一再握着他的手说“你为甘肃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但那时,屠海鸣说,他当时不知道一认养就是6年,还以为只是1年。尽管是个冲动之举,但屠海鸣用153万元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如今这些孩子快毕业了,屠海鸣还从没有再回去看过他们。他说,因为当地人说要给他树碑,他觉得没有必要。不过,他每年都会收到来自积石山的数百封家长孩子的来信,有的家长在寄往上海办公室的信封上写着:“贵酒店职工屠海鸣收”。每当说起这些,屠海鸣总是倍感欣慰。他说:“那不是800个山乡儿童,那是800颗未来的星星——我们国家的未来一定会星光灿烂,那里面少不了积石山的800颗星!” 危难真情 《新民周刊》: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民众对富豪企业家的捐赠抱有很大期待,以至网上有不少人严厉批评王石起初捐赠的200万元数额太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公众人物的捐赠行为是公开好,还是不公开好? 屠海鸣:在这个关头,不管什么人、什么企业,首要任务都是抗震救灾,帮助灾区重新建设家园。我捐出一点钱,是责无旁贷的。目前,我筹划的是,将来进入重建阶段,我还要为建能抗震的学校、建医院出力。这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危难之中见爱心、危难之中见凝聚力、危难之中见中国心的时刻。 至于有些企业家的想法和姿态,我也表示理解。有些事,我过去也碰到过,也困惑过。对于公众人物的捐赠,我认为还是公开好。企业家应该树立表率,用自己的影响力激发更多的人奉献爱心,同时,公开捐赠对企业家自己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新民周刊》:您如何评价自己此次的捐赠,是多还是一般? 屠海鸣:这次捐赠在上海企业家中应该算是最多者之一。其实,有捐赠排行榜也是好事,有利于形成大家争先恐后做善事的局面。 《新民周刊》:有些企业家怕上排行榜。屠海鸣: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只要财产的来路合法就不怕公开。我的善举是不图回报的,但我也相信,好心一定会有好报。 《新民周刊》:您的慈善理念究竟是怎样的?对于一般人而言,慈善应该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是等自己富裕起来后才有的财富支配中的一个项目? 屠海鸣:我事业上的成功得益于这30年的改革开放,而且我经历的每一步几乎都很顺利,我现在的钱比不少人多,我觉得我应该回报社会。钱再多也是三顿饭一张床,不帮助别人,活着就没有意义。 《新民周刊》:国外个人和企业的慈善行为常常是“术业有专攻”的。有的成立基金会,专门资助白血病儿童或兔唇儿童治疗,有的专门资助孤寡老人等等。您的善举有“专攻”吗? 屠海鸣:我最关注的是教育领域。除了认养失学儿童,我还设立了不少教育基金。但我也根据实际情况,哪里有需要我就把善事做到哪里。 《新民周刊》:有人对善款能否真正落实到意愿项目以及受助人总感到不太放心,您关心这些捐款的使用情况吗? 屠海鸣:据我了解,绝大多数组织和机构对善款是负责的,审计和监督也是严格的。但我自己也碰到过很不愉快的事,有一年我先后捐出的40万元最后不知所终。对慈善事业,我最计较的不是我自己的钱,我计较的是普通人的一颗颗爱心,他们付出的都是血汗钱。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慈善事业能更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