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有限,不能彻底改变现实,但是做总比不做好,做多少是多少。”
撰稿·乌力斯(特约记者)
壹基金四川救援 5月24日,以常务副会长江亦曼为首的中国红十字会领导集体作客人民网,直接与网友交流,并公布采购救援物资的合同,以应对中国红十字会遇到的网友质疑。 “请问您怎么看待李连杰的壹基金的操作模式?壹基金能做到的,红十字会可以做到吗?” 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海京回答说,“李连杰壹基金就设在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的操作模式非常透明,有很多方面值得红十字会借鉴。我们会不断地努力,争取让红十字会的项目做得更加透明,让公众满意。” 这样的评价足以让李连杰自豪。那个时刻,李连杰正率领壹基金工作人员奔波于灾区现场。作为壹基金的义工专家,袁岳感叹说,“这次我与壹基金有相当深入的合作,他们的工作方式很不错,如果有更多这类非政府组织,互相竞争,互相协作,救援工作就可以做得更加到位。” 在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壹基金不仅启动了捐款倡议,马上拨款100万支持灾区救援,还联合了合作网站腾讯、搜狐、淘宝等,开展网上捐款,网上捐款系统当晚上线,截止到5月21日中午12时,筹集善款5654.57万元人民币。李连杰表示,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地震赈灾。 5月17日下午,李连杰携带首批救援物资包机抵达成都,50吨物品包括帐篷、棉被、睡袋、消毒片、婴儿奶粉、纯净水、防雨布、药品、医疗器械、手电筒……除了物资外,还有壹基金组织的专家义工团队,包括对灾区孤儿进行心理辅导的儿童心理专家。抵达成都后,壹基金救援小队兵分两路,心理医生留守成都的医院,另一队则由李连杰带领前往重灾区——灾情严峻的什邡市蓥华镇。当日早上9时40分,李连杰与载满救援物资的7辆运输车向灾区出发,经过4小时的车程,大队终于抵达蓥华镇。在蓥华镇医院分发物资时,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就在一旁监督,并提供专项审计,全程跟踪物资发放,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定期向社会大众公布善款使用报告。 在李连杰看来,几天的人员救援工作结束后,灾后重建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重大自然灾难的救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灾难发生后的72小时,工作重心是紧急救援,抢救生命;第二阶段重点是预防疫情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第三阶段则主要是全面开展灾后重建。这次四川地震属于重大的地震灾害,壹基金从专业角度已经预见到大量的救援和灾后重建将是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的关注。”李连杰说。为此,他专门成立了“5·12四川地震赈灾指挥部”,构建起三个小组:统筹组、物资运输组和外联组。 要做最透明的基金会 在创办壹基金的过程中,李连杰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的一个制度,能够长久保证透明、公正、可持续、符合法律法规地来运作一个机构?”在请教诸多专家后,壹基金采用了这样的管理架构:李连杰壹基金、李连杰在美国的OneFoundation、中国红十字总会各出两名人员,组成壹基金管理委员会,李连杰担任主任,其余5人为董事。每一个申请的项目和预算,都要由管委会集体讨论通过,才能签文拨款。 4月17日是“李连杰壹基金”在中国大陆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在接受记者专访前,李连杰公布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壹基金筹得人民币1067万元,支出230万元,分别用于南方雪灾、云南普洱地震、山东洪涝灾害和心灵关爱与危机干预项目。 和李连杰在美国以及香港地区成立的基金会不同,大陆地区的“李连杰壹基金”是一个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下独立运营的组织。所有捐款直接进入红十字会账户下的壹基金专属账户,资金的使用通过红十字会渠道。作为回报,壹基金可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善款的使用进行审计。 起先,李连杰以为可以复制香港模式,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基金会。但后来他发现此路困难重重,最后,他也仿照濮存昕等人的模式,选择了一个挂靠中国红十字会的专项计划。 为了规范和透明操作慈善事业,李连杰首先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关于基金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吸取了许多国外做慈善基金的经验。2007年4月17日,李连杰正式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推出了“李连杰壹基金计划”。 李连杰最担心的是救助环节的不透明,以及可能随之产生的贪污腐败。“做善事大家都愿意,但问题是——捐出去的钱最后有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比如一笔善款经不同的组织辗转几次到了灾区,就可能有一些资金少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他说:“我筹来的壹基金善款都落在红十字会的专用账户,我自己一分钱都碰不到。但我也很担心这些钱会被吃喝用掉,所以我希望这个过程是完全透明公开的,每一分钱的流向都有清晰的显示。” 随着南方雪灾、云南普洱地震、山东洪涝灾害等具体救援项目的展开,李连杰对慈善救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中国做慈善不容易,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甲乙两地都有灾难了,你只去了甲地,那么乙地就可能不高兴了:灾民的文化程度不一样,有十个人受灾,你只送了八瓶水去,没有得到水的人就可能会不高兴。还有一个全球现象:如果第一批救援可能是方便面,第二批救援可能是午餐肉、罐头,有的灾民马上就会扔掉手上的方便面,去拿午餐肉和罐头。” 随着项目推进,李连杰也慢慢有一些经验,“比如云南地震,我到灾区去的时候不要看红十字会的收据,而是要看到每个老百姓的签名和手印。”他慢慢发现,给灾民发放现金是最不可靠的,发放灾民所需要的物品效果更好。而同样的物品发放,大米、面包就比衣服、鞋子效果更好。 “我为什么一直坚持把善款变成粮食送到灾区,是为了减少被贪污的可能,因为贪污者最多拿走一袋米,从省到县到基层的传递过程,最多就是被贪污两袋大米——你不可能把一百袋大米搁家里吧!” 这几年里,李连杰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壹基金的运作和宣传推广上。不管是拍电影时遇到刘德华、徐静蕾、成龙,还是生活中遇到学生、商人、出租司机,李连杰见人必谈他的壹基金,一个个把他们发展成他的义工。 从2002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的慈善捐款连续以20%的速度增长,在2007年达到了30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让李连杰十分振奋。“这些慈善基金应该如何发展?一些普通人不愿向慈善事业捐款的问题出在哪里?”他希望,按照国内外基金运营标准运行的壹基金能够解答这些疑问。 树立慈善的行业标准 记者:你自己有那么多钱,为什么自己不捐出来做,还要一毛一毛钱地募集捐款呢? 李连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李连杰为什么不把自己赚的钱拿出来做慈善?因为我觉得慈善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做慈善事业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财富积累的再分配,把金钱积累起来,分配给一些需要关怀的人群;另一种是物质和精神的同时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传递爱、责任、义务,传递了我们对生命中的价值理解。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好。 如果我一个人把全部家产都捐出来,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我愿意全部捐出来。李嘉诚有几百亿资产,拿出了几十亿元建大学,盖茨有700亿美元的财富,捐了一半给医学研究所防治人类疾病,他们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记者:作为一个新的慈善组织,壹基金怎么让那些捐款的人放心呢? 李连杰:很简单,公开和透明。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是打到中国红十字会专用账号上的,我们一分钱也动不了。另外,我们的账务全部按照国际惯例公开,每年5次发表经德勤审计的财务报告(4个季度和年度报告),在网络上公开发表,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做到这一点,壹基金就有了公信力,能够持续发展。 决定在国内做慈善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市场调查,很多人都说慈善是好事情,但一是捐款不方便,二是不知道捐的钱最后干嘛了。2007年里300亿善款是怎么花的?媒体和老百姓都非常关心。我觉得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记者:壹基金一开始定位于具体的心灵环保项目,而现在你说要做慈善行业“平台”,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李连杰:有变化很正常。以后的壹基金将不再仅关注某一具体专项的救助,而是立足于全球视野,传播公益慈善文化和理念,推动整个公益慈善事业和产业化的发展。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和博鳌亚洲会议组织一起在北京创办“国际公益慈善论坛”。通过这个国际论坛搭建中国公益组织与世界主流经济组织、国际公益组织、民间草根组织对话的平台,推动国际公益慈善事业和公益慈善产业的成长。 另外,我们还设置了“壹基金公益奖”,以公信、专业、执行和持续这四项为主要考量标准,评选公益领域优秀的NPO(非营利性组织)团队,对获奖的公益组织或项目进行款项的资助,以此来促进和推动中国公益产业的发展。 记者:不再做实际的项目,而是要搞模式和行业标准? 李连杰:对,这一年里,我花了半年时间拜访海内外专家学者,拜访了全球一些最大的慈善组织,希望能够寻找一个科学的模式,把“壹基金”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们在西方看到,像洛克菲勒基金、福特基金、盖茨基金等这样的大基金,它们的模式是从商界募捐,然后再把钱给那些专业理财机构经营,做一些投资赚取盈利,把基金会培养成老母鸡,下很多的蛋,将这些鸡蛋回馈社会。它们会开展一些慈善项目的招标,由专业慈善组织竞标,中标组织负责实施,它们再请专业公司审计监督。 英国的慈善组织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内的最早的民间组织也就20年。中国的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何学习国外的经验,这是我现在想的事情。 起码,通过国外经验,我们可以知道衡量公益组织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像五星级酒店评比一样,对国内的慈善基金和公益组织进行评比,告诉捐款人,1400个非公募基金、几十万个NGO哪一个公信力强,专业化程度和透明度高,可持续性和服务效果最好。 记者:你现在总提“76亿人”、“一个地球”,这么多人这么多困难,你一个人救得过来吗? 李连杰:其实地球就是一个人,五大洲就是人的心肝脾肺肾,全世界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管你是什么国家什么种族,我们都是一家人,都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环境里生活。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我不仅仅要爱中国人,还要爱世界上所有的人。” 我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有限,不能彻底改变现实,但是做总比不做好,做多少是多少。如果我们一起做,长此以往,未来一定会很美好。就像奥运会,1000万北京市民,如果一个人每星期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那 将是多么巨大的成果!如果13亿中国人都能够为这个“家”做一点点事情,那就更不得了了,这个“家”将会变得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