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 给企业植入“大数据”基因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我们离大数据时代还有多远?

  “大数据时代”作为一个前沿概念,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虽然并没有完全走进大数据时代,但离它已经越来越近了。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两个特点,第一,企业决策机制的整体转变。这是一个大的产业变革的过程,是企业架构、决策机制与整个产业系统在大局上的转变,并非单个企业应用大数据的简单转化,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第二,大数据从差异化、高端化的竞争工具向常规化企业管理工具转变。这个转变过程非常迅速。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 31.7%,2016 年收入将达 238 亿美元,其增速约为信息通信技术(ICT)市场整体增速的七倍之多。从这个数据可以得出,大数据时代虽未到来,但已不远矣,如果不做提早准备,必将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成为IT转基因与社会化企业

 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 给企业植入“大数据”基因
  让我们先来看看未来的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首先,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是IT企业,或者是IT转基因企业;其次,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社会化的企业。IT化意味着企业无论是物流型、服务型、还是生产型,都必须有IT的基因。传统企业必须逐渐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产业武装起来,这些信息技术包括生产流程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销售流程管理软件等等,这些提升管理效率的IT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以往以生产流程化为中心,信息化为辅的架构,逐渐发展到以信息架构为企业的核心。

  在融合的过程中,信息架构和传统的企业流程在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改变之道是让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注入IT基因,用IT架构来管理。有趣的是,这个演变过程正是过去二十年IT企业做的事。而所谓的大数据时代,就是在把企业的业务流程和IT架构高度融合之后,使所有的企业都变成IT企业。

  企业的社会化,则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而演进的。云端广泛的平台使得企业的界限变得模糊。移动办公、云端办公让企业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员工可以在任何地点与客户沟通,一线采购的现场可以及时返回数据,只要有智能手机这种终端设备,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的管理机构。这一切得益于云计算的平台,由于大量数据云端化,它甚至使企业的员工与客户的边界消失了(客户通过各种社会化网络提供的数据反馈,相当于履行了企业员工的职责),企业变成了一个广泛社会化的结构,以人为基础是企业新的核心。

  过去企业所有的人、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着自己的产品需要来运行,而现在则以客户的需求为主,采集客户的需求信息后再生产。此时一线的销售人员、一线客户管理人员、客户产品设计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对企业的信息掌握变得十分重要,成了企业决策的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例如,小米手机的产品发布、订购、更新升级等等大部分都在网上完成,客户对产品缺陷的测试和反馈又让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这时客户的身份既是消费者,又是一线的研发人员、数据采集人员、售后服务代表。

  社会化企业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实现。从硬件来说,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公有云的建设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方便地存储和调用数据,从软件上来说,大量数据的产生和整合(包括结构化的数据,比如我们的财务报表,还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网络产生的数据),使得大数据占据了未来的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成为企业未来的两大主题。

  自下而上的决策进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随着社会化和IT基因的植入,在管理上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个是管理流程的变化,另外一个是决策机制的变化。

  传统企业的管理,在根源上是对物质生产的一种管理过程。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大约有200年的工业生产管理时代,是对机器、原材料、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的管理,它们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利润的来源。然而随着管理能力、加工能力、生产能力的提高,这种管理手段产生的利润有限,企业开始采用价格战、增加劳动时间等手段,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管理将从供应链的管理转向需求链的管理,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利润的增长来源变了,从传统的物质加工、节约成本变成了满足客户需求,管理客户需求,实时为客户提供更加及时的处理,成了主要利润的来源。客户需求什么就加工生产什么,生产按照客户需求去交付,按照规格需求设计,此时对客户需求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利用就非常重要了。这种转变还导致了加工方式的转变。过去的企业主要加工的是产品,而现在企业加工的内容主要是信息,过去的工厂只有一个流程,就是生产流程,现在则包含IT架构和企业生产流程的架构两个流程的融合。

  以人为中心形成的数据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社会化网络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从单独的个体而来,有时恰恰反映出了未来流行的趋势。就像淘宝店的好评和差评机制,人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积累的口碑会对企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成功的淘宝店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进管理,提升自己的好评率。

  未来企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以客户的管理为最高管理内容的。这一转变导致了第二个变化:决策机制的变化。在传统企业中,上层领导掌握着所有的信息,客户、原料、生产流程,因此决策是从上到下的,企业老总决策拍板,然后从上层传达到中层,中层到车间,车间到班组的工人,最终实施决策的内容。而现代企业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何做决策。

  现在企业必须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管理来实施决策。企业一线员工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而数据的挖掘、数据的利用的智谋团队则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反馈到上层,产生出决策。

  企业价值的中心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决策过程从我们关注于产品需求到关注人的需求,从领导自上而下地拍板到自下而上的数据汇总、分析,这是两个很大的变化。

  上述两个变化告诉我们,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企业没有大数据的加工能力,没有大数据的高度快速的反馈能力,没有大数据的控制模型处理能力,企业未来就会失去竞争力。

  来自未来的五个警示

  大数据时代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既是机遇,又面临着多重的挑战。

  首先,向大数据时代转移所需的投入是个巨大的挑战。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远远超过了大型企业,我国超大型企业所占企业总数不到1%,大型企业不到5%。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比较弱,没有能力去建立超大型的私有云,而我国公有云的建设还未臻成熟,在配套的手段乏力的时候,转型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但面对看得见的未来,转型对于中小企业势在必行。数据化是做还是不做,企业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换句话说,做了未必一定好,但不做则必死无疑。否则当我们企业转型的时候,就会失去竞争的资格。未来企业客户的管理也是这样,客户的需求并不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需求导致的效益爆发的时候,如果你不在那个平台上,就只能望洋兴叹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的“双十一”促销导致的电子商务大爆发,仅在当天淘宝就创下了191亿的营业额,如果你没有电子商务的平台,就不可能进入到这个大的爆发潮流中。对企业来讲,必须先培养大数据的思维。

  其次,IT产业的“重硬轻软”,让我国企业的大数据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我国的IT发展一直是“重硬轻软”的,硬件和软件的产值投入对比一直是75:25的比率,预计一直到2017年,我国硬件市场的发展都会保持在年增长50%的速度,发展非常快,但软件服务的市场,数据的管理、数据的解读这个市场的发展年增长是21%,二者差距不小。

  从短期来看,这种现象在中国未来五年内是得不到改变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战略性的短板,我们只重视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如建立数据中心、外设设施、服务器、智能手机终端等等,但信息的加工、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模型转换的过程,以及把模型变成生产机制,指挥决策的过程等“软”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投入。中国的软件企业很难盈利,每年都有大批软件企业倒闭,但硬件企业相对比较稳定。这是中国IT产业的战略短板。

  第三,云化管理的转变。传统企业虽说也有相应的市场研究、数据挖掘,但基本上都是在线下进行。现在企业则面临着必须进行O2O(Online To Offline)转化的过程。随着企业社会化之后,管理系统、客户采集系统、财务软件系统等都必须在云上。例如企业的线上调查,通过多种手段(网站、微博、电子商务)收集的信息远远大于过去传统行业靠线下调查收集的数据。

  还有企业的定价机制、竞争机制、市场机制、产品试用,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这给传统的咨询公司、研究公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这些专业人员所在的领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些公司必须把线下的广告搬到线上的推广,线下的测试转移到线上的客户评价,必须把过去产品的设计管理模型从线下变成线上,这个过程就是云化管理过程。云化管理过程在企业转型当中是不可避免的,会对传统的信息服务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第四,大数据的应用还有非常强的“技术云”的趋势,这挑战了中国大数据封闭的现状。例如,淘宝、京东的大数据是不公开的,还有我国的物流数据、航空管理数据等等,都是封闭的。出于保护企业利益或者客户利益的原因,这种不开放是有道理的,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利益。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自有云平台的企业如何在保护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也能够安全共享,产生整体的经济效益。

  第五,我国的大数据专业公司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仍然不足。大数据现在有两大系统,一个是Hadoop这类开放性的平台,另一个是微软、IBM等等IT巨头非开源的大数据的建设,中国企业目前遇到的瓶颈是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不够,无法真正把大数据平台运用得很好,大数据的管理还不能跟上需求的发展。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铁道部的12306网站,在春运高峰期间不仅难以登录购票,还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民间推出了抢票软件的应用。在未来,企业内部的管理软件想要向管理平台去过渡,需要大量的能够利用大数据的工程师,这样的人才在中国仍然是缺乏的。

  转变思维最重要

  大数据带来的种种挑战,需要我们转变思维去应对。

  我们看好开源、互联互通、公有云、公众的平台、公共信息的管理和运用。对企业来讲,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互通的、更加自由的企业形态是理想的,而对整个产业、社会、国家的经济未来来说,大数据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些举措我们必须要做:

  中小企业要迅速“云化”,大企业要迅速地打造开放平台,专业人员要加强对数据的管理,企业的决策层要改变决策机制。所有的人都置身其中,没有一个部门、一个人可以置之度外。

  从技术上来看,云设备、云解决方案的采购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在未来会有很好的市场空间。中国有很好的软件公司,应当向大数据管理的公司转变,开发大数据的管理平台。

  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应当更多地向技术外包型企业转变,服务性的、模型计算、数据分析这种技术外包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会很好。要做好这种转变,就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这要求中国尽早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用小的封闭系统是做不出来的,企业不利用微博、微信这种社会化平台,是很难融入到未来客户的管理系统当中去的。同时,一些大的国有平台,像银行系统、铁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系统等等应该开放融合,从战略上才能进入我们国家的大数据时代。

  未来社会从本质上是开放的、流通的、互联的,任何独立的、私有的、小的、封闭的,信息孤岛式的管理都不符合大时代的趋势。只有转变思维,早做准备,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感谢湛庐文化对本文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554.html

更多阅读

孙新平:平衡计分卡给企业带来什么

孙新平:平衡计分卡给企业带来什么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已经被全球企业广泛采用。在近些年里,中国企业正在掀起一股平衡计分卡的热潮。但很多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却没有得到预期效果。笔者作为平衡计

大数据时代与企业战略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决策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根据赛迪顾问的测算,全球数据正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大数据”一词首次被提出是在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发布的研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之中,这份报告研究了

声明:《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 给企业植入“大数据”基因》为网友甜蜜丶死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