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正在降临的危机与金融风暴史:大崩溃》
总之,只要胡佛想当总统,这个黑锅他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不过,从他在股市崩盘之后的表现来看,这个黑锅他背得一点也不冤。 柯立芝被称为美国“最后一位保守主义总统”,主张“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这也是以前的历届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在1929年以前,美国股市发生过很多次投机泡沫,并由此引发了多次经济萧条,包括1857年和1920年这种严重的崩溃,美国政府总是任其自生自灭,极少干预,让市场经济自己恢复活力。 但情况在胡佛总统手里发生了变化,早在1921年经济崩溃的时候,作为商业部长的胡佛就提出了政府限制企业解雇工人的降低工资的建议。美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于战争需要,对国家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一战时期美国经济的繁荣让很多政府官员都从干预经济中尝到了甜头,因此这个想法立即在政府内部取得了多数支持。但在这个政策还没有全面实施的时候,危机已经结束了。
![第41节:第五章:谁是大崩溃的罪魁祸首?(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11035007870.jpeg)
柯立芝当上总统以后,胡佛继续向他推销自己的观点,都是加强对经济干预的建议。这些建议当然不会被柯立芝接受。柯立芝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六年的时间里,这个人总是给我一些不诚恳的建议——每一条都很糟糕。” 到了1929年,胡佛自己就是总统,没有什么再能阻止他执行干预主义的政策了。 胡佛干预主义思想的来源,跟当时的劳工运动有很大的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雇佣工人也越来越重视维护自己的权益。以1886年5月1日由美国劳工联盟组织的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五一大罢工”为标志,美国劳工运动进入高潮。八小时工作制和“五一”劳动节也都起源于此。由于美国政府对待劳工运动的态度比欧洲各国更加开明,劳工的权益因此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工人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欧洲各国。 维护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这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和进步的。但工资水平的高低并不是衡量劳动人民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唯一标准。如果较低的工资水平是由暴力或者垄断造成的,比如几个垄断企业联合起来压低工资标准,或者利益集团联合政府打击劳工维护合法权益的行动,这就是对劳工权益的侵犯。但如果较低的工资标准是由经济萧条、企业利润普遍下滑引起的,这个时候强制维护高工资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和更多的工人失业。 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并未认真考虑这两者的区别。两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欧洲各国,同时美国的经济增长也明显快于欧洲各国。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正是高工资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