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时间,市面上突然涌现出一批关于华尔街的书,笔者从深圳书城、华联附近的左侧的购书中心和求知书店一口气就买回一批这样的书。有中信出的《伟大的博弈》和《解读华尔街》;还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的《漫步华尔街》;另外,则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的《华尔街史》和《华尔街变迁史》;再就是汕头大学出的《华尔街英雄》和世纪出版集团出的《华尔街精神》等等。
抱回这一大堆书,仔细阅读品味,偶有所得,结合以前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与诸位分享。如此多的作者集中一个问题,发表了他们对华尔街的看法。其实,关于华尔街的积极作用现在大家可能没有什么异议。而对于华尔街的一些负面作用,则是大家需要反思的。
金融市场的魔力在哪里?
金融市场把大量的天才集中于一个狭小的地带,无论这个地带是地理上的,还是计算机上的。天才被吸引过来,因为这里的报酬是那么显著的、异乎寻常的丰厚。金融市场具有一个游戏所包含的各种要素——规则、开始、结束,得分以数字进行计算。数字可以转化为现金,因而,更加具有欺骗性。因为数字令人想起科学、理由、理性和精确。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因为,当数字是由少数人精心炮制出来的游戏时,这一切都变了味。
金融市场不仅体现着经济和商业的基本原理,还反应出复杂的人类情绪。金融市场是有机体,成长和衰退取决于DNA。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8226;卡尼曼甚至计算出人们担心损失的数目与他们希望获得的数目之比。
金融市场还为人们的投机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杠杆。市场人群本性也具有杠杆作用。现代人的情绪杠杆是电视,这个最广泛的大众媒体成为撬动投资者情绪的武器,数以千计的人可以在同一时间观看电视表演或者收看同一消息,这使得市场行动的同一性增强,这种同一性成为一柄“双刃剑”。在牛市时推动行情快速上升——导致爆涨;在熊市时导致行情加速下跌——形成狂泻。因此,金融市场有轻佻的情感,甜蜜的时刻,也有电闪雷鸣、悲剧和哀伤。
完全自由市场一定会崩溃
《伟大的博弈》的作者戈登认为:从长期来看,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是一定会崩溃的。胡佛曾说过,资本主义的最大问题是资本家本身——他们太贪婪,他们总是牺牲市场整体利益来服务于他们自己的利益。任何一个市场都需要警察和裁判,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警察的社会人们甚至可能在停车场里相互杀戮,一场没有裁判的橄榄球赛将会是一场灾难。一个自由的市场并不是一个没有监管的市场,市场需要有人仲裁,也需要有人来制订规则。但我们必须要保证裁判的公正性,要特别小心是谁在制订规则,规则是服务于谁的利益。
华尔街的数字游戏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有两种类型的交换,一种是普通的、竞争性的、几乎是透明的;另一种是高级的、复杂周密的、具有支配性的。两类活动的机理不同,约束的因素也不同,资本主义的领域所包含的不是第一类活动,而是第二类活动。我并不否定可能有一种既狡滑又残酷的明火执仗的乡村资本主义。通常,人们对于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加区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从中世纪至今总是同步发展的,是因为人们经常将资本主义说成是经济进步的驱动力和经济进步的充分的展现。其实一切都驮在物质生活的巨大脊背上。物质生活充盈了,一切也就前进了,市场经济也就藉此迅速地充盈起来,扩展其关系网。资本主义一贯是这种扩充的受益者。” 布罗代尔还告诉我们:“资本家都是君王的朋友,是国家的同盟者或者是不择手段利用国家的人。他们很早地、一贯地超越‘本国’的界限,和外国商人串通一气。他们千方百计为自己的私利搞鬼,通过操纵信贷,也通过在好钱和坏钱之间进行偷梁换柱的取巧把戏。金币银币值钱,是好钱,用于大宗交易,流向资本;铜币不值钱,是坏钱,用于发工资和日常支付,流向劳动。”
一些靠包装上市的公司被人称为“华尔街上的猩红女人”,在美俚语中,猩红女人指操皮肉生意的女人或淫荡的女人,在十九世纪中期,华尔街人用这个词形容伊利股票,意为无数投资者因为受它媚惑而倾家荡产。
我在“斯基林的金融游戏”一问中解剖了安然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弄虚作假欺骗广大投资者的现象。而斯基林的金融游戏也是美国公司普遍在玩的游戏,这种游戏让公司高层获得了巨大的实惠。也使美国公司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悬崖之上。美国也许应该反省它那“无比优越”的体制了。现在看来,美国体制的优越性在于,能使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发财,而不必考虑实际利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就是维护股票价格高涨和让怀疑者闭嘴——通常的做法就是把水彻底搅浑。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所说的“纽约(华尔街)是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华尔街是一架巨大无比的金融机器
华尔街成为一架巨大无比的金融机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应该数花旗集团的前身——国民花旗公司(National City Company NCC),当时的CEO是查尔斯8226;米歇尔。NCC是华尔街主要证券承销商之一,作为CEO的米歇尔甚至吹嘘说:NCC可以“制造”证券,就像制造标准的福特T型汽车一样。米歇尔所领导的NCC迅速崛起的秘密就在于他的公司特别善于向一些中小投资者推销债券,他的推销团队具有“难以超越的能力”,而他们的投资者大多是门外汉,不熟悉金融业务。(《解读华尔街》P61)
但是,关于NCC的崛起,我们还看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在《华尔街英雄》中,查尔斯8226;8226;艾利斯等作者却告诉我们,在30年代,查尔斯8226;米歇尔的公司在6年时间里,公司由一间只有一个速记员、一个勤杂工人、一个办事员的房间变成一间拥有1400个员工、分支机构遍及全国、证券的年销售量达到140万美圆的大集团——全国最大的一间公司。在公司的最高级会议上,米歇尔(人称“阳光查理”)像君主一样坐在那里,他精力充沛、乐观向上,也傲慢无礼。他不断地告戒推销员,他威逼他们也贿络他们,使他们奔走于全国各地。他让他们进行证券销售竞赛,互相竞争。他让他们感到威胁、兴奋、亢奋、使他们害怕,如果他们不能销售越来越多的债券,他们就无法生存。一句话,在这个行业你不能停滞不前。他们像杂货店里的职员一样出售债券。最后,他们被迫臆造订单以提高销售额,他们用自己的工资买入这些债券,因为他们对债券的认识并不比他们的顾客多。(《华尔街英雄》P200-204)
这两本书关于同一个人以及同一间公司却有完全不同的细节描述。反应出作者在重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笔者从第一种观点得出一个结论:华尔街是一架金融机器,一架为包括所有人的利益服务的社会公器。笔者从第二种观点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华尔街是一架金融机器,一架最终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机器。
华尔街一直是一个谜团,只要人类还需要它,它就令人着迷,一部分人从中受益,也会有一部分人失去财富甚至一切。
主要参考书
伯顿8226;麦基尔,《漫步华尔街》洛玉鼎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查尔斯8226;R8226;吉斯特,《华尔街史》敦哲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理查德8226;罗伯茨,《解读华尔街》敦素卫译 中信出版社 2004年7月乔尔8226;塞利格曼,《华尔街变迁史》田风辉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6月查尔斯8226;艾利斯等,《华尔街英雄》李跃等译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利昂8226;利维,《华尔街精神》李志彦等译 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1月约翰8226;戈登,《伟大的博弈》祁斌译 中信出版社 2005年1月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杨起译 三联书店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