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慈善行为 让慈善行为成为一种常态



  曹健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擦干悲伤的眼泪,中国选择了坚强。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我们不禁开始对一些事情进行反思。

  最近,由《IT时代周刊》、IT商业新闻网、传媒领袖网在北京举行的“面对灾难,跨国公司在行动——汶川地震与企业社会责任感座谈会”上,有11家跨国公司代表做了主题演讲,这些企业的赈灾行为及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才知道这些跨国公司并非“国际铁公鸡”,相反,它们在这次赈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诺基亚捐款5000多万元、英特尔捐款4800万元、爱立信捐款8000多万元、IBM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惠普捐款捐物2000多万元……而这些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老大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前线看望灾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出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场景。

 战略性慈善行为 让慈善行为成为一种常态
  跨国公司此次在华的赈灾表现,一度引起民众的重大误解,这其实是机制差异所造成的:第一,绝大多数跨国公司规定,当灾难来临时,企业为之捐款捐物不可以张扬,不可以借灾难宣传企业形象和推广公司的产品;第二,跨国企业捐款一般是分批次进行,向总部的申报和反馈需要一段时间。不知情的人误以为,这些企业的首批少量善款就是其贡献的全部。但实际上,随着对灾情的评估和与总部的不断沟通,善款会陆续捐出。

  座谈会上,我问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鋆先生,“你们的善款能按时到位吗?”邓用坚定的语气说,“我们所承诺的数字绝对没有问题,内部有一整套机制来保证。”

  邓的话让我想起国内企业的捐助行动。上海有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老总曾对我说,“公司本来研究好了捐500万元,但我们在捐款现场看到,很多企业都在纷纷攀比,为了不丢面子,只好一咬牙当场答应捐款1000万元。”

  还有一个广东的企业家,根据企业现状只能捐款100万元,但在充满恭维的会议上,不得不作出捐款800万元的举措。然而,到现在,他的承诺也没有兑现,心里为之不安。

  国内企业捐钱捐物多是领导的临时决定,属于一种即兴行为。而在很多跨国公司,内部都设有企业社会责任部门,从总部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分部,该部门都有专人负责,资金从每年盈利中按比例直接划拨到专用账户。这一机制保证了企业能对世界各地出现的自然灾害迅速作出反应,确定合理的捐助方案。

  而对于员工自愿捐款,跨国公司通常是建立一个内部的全球IT系统,员工只要在系统上提出一个捐赠的数字,系统就会自动把这个要求转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再从其工资中直接扣除。像惠普、英特尔、IBM、戴尔、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就是这样做的。

  中国企业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中国慈善事业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企业而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实施慈善行为应成为一种常态,这要有特定的机制来保障,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本土企业中,联想集团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在这次座谈会上,联想负责社会责任的总监马先生很自豪,因为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他就致电民政部门,要求捐款抗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4719.html

更多阅读

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一种精神 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一种精神要想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力量,它需要设计,也需要持续保养,两者缺一不可。  一家龙头企业的文化尴尬A公司是一家从事畜牧养殖、家畜屠宰、肉制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肉食品

不要让迟到成为一种习惯

  笔者科室,有一位年轻员工,从其它部门调入,一个星期五天,至少有三天迟到。这个年轻人刚结婚,没有小孩,真不知迟到的理由是什么。但笔者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都是有充分理由的。   笔者以前有其它部门的一个同事,几乎每天都迟到,而且

声明:《战略性慈善行为 让慈善行为成为一种常态》为网友两面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