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文化在美国几乎能与创新精神勃发的IT业画等号,不少诞生于车库的公司如今都成长为国际知名公司。但与此同时,它们中的一些成员也饱受“创新”的质疑。如何再回到创业时候激情、创意无限的情境中?
![微软:到比尔·盖茨的旧办公室找灵感](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105798172095.jpeg)
十二岁就开始到美国留学的林为千,毕业于MIT。“我看到了那些创业者从血液里爆发出来的热情和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创意。他们勇于探索,很少把创新挂在嘴边。因为创新是渗透到他们文化和血液中的。既然是创业,就要做原来没见过的。”林为千说。 林为千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曾担任运营总监、战略合作与外包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自微软从2012年7月在中国启动了云加速器项目之后,林为千成为云加速器总经理,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为这些创业者“服务”——这些初创企业将会获得微软提供的优越的办公环境与设施、Windows Azure云计算资源、免费的开发和办公软件以及各类创业指导等。“在这里,你会看到创新的情怀和企业家精神,尽管他们的公司都还是很小的创业公司。”林为千说。 “加速”营造内部创新环境 做云加速器的时候,微软考虑过这件事能给微软带来什么?云加速器里的创业公司是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的使用者,他们可以把使用的得与失反馈给微软,利于微软对这个产品的调整。“但这是不够的。”林为千说。 微软是诞生在车库的创业公司。当年,盖茨的创业热情和由此迸发的创新成就了微软。但在大公司里待久了的人,难免会有惯性。创新的思考习惯需要再激发。创业者们的工作方式和状态是最好的教材。“我们也想用云加速器里创业公司的工作方式和热情影响到现有团队。”林为千说,“这段时间,我做了这样一个事情,就是把公司内部高层带到这里来看。一方面,他们是这些创业公司的导师,但影响是相互的,他们也看到了创业者是怎么思考的,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有什么不同。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时间里做出快速迭代的产品,满足甚至是带领市场需求。这是可以反向影响到我们内部员工的。” 在云加速器Demo Day那天,微软员工也参与其中,一些项目组的成员甚至想跟这些创业团队进行合作,一起开发一些新项目。“也许我们的一点努力,能唤起大家的创业情结。实际上,微软是鼓励内部创业、更鼓励企业家精神的。这两者其实是不可分的。” 回到车库 其实,早在2009年,微软就推出了微软车库(Microsoft Garage)概念:当微软员工有了新的创意,他们随时可以来这里—一个叫车库的创意空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把创想变成现实。这有点像软件业盛行的编程Hackerthon,后者的规则也是工程师可以自由组队,在48小时内开发出新产品的活动。但不一样的是,“车库”是一种松散的制度,没有规定严格的时间限制,它最终的目的是鼓励微软的创新文化。 微软“车库”坐落于微软总部园区的4号楼(Building 4),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办公室就曾位于这栋大楼。车库里摆满了各种工具,其中包括焊接台、激光切割机和三维打印机等等。一些时候,产品团队会举办“车库周”(Garage Week)活动,工程师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在车库里尝试任何与产品无关的创意。在这里没有规矩,没有压力,只有一句格言:做伟大的产品。 车库计划中国地区的推进者Alex Cobb介绍,车库计划是微软“内部草根创新”活动之一,是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长期进行的自我推动创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是美国以外第一个实施“车库计划”的地区,并取了一个新名字“创新空间”(TheSpace),“创新空间”开始后立即受到许多工程师的响应,并定期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聚在一起讨论各种创新点子,自发开始自己的编外项目。工程师们的选择范围极大,包括在Windows Azure上开发云服务,在Windows Phone上开发应用软件,编写有用的开发样例代码库,微软研究院的最新技术等。每个编外项目都会有来自不同产品部门的工程师参与,这个开放的社区平台能够让这群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又愿意花业余时间用功的工程师在一起,不断激发他们的与众不同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希望工程师们跨越现有的团队,跳出日常工作,发挥他们的激情和想象力去做一些事情。”Alex Cobb说,“员工在一个小团队中学会怎样合作或者领导一个项目,这对他们之后的晋升也有帮助。因为微软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包括平台、产品和人力,如果有谁冒出一个好想法,大可以拉动三五个同事开始这个项目,然后将自己这件很酷的产品或者技术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