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语录体企业管理专著:管理如歌》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新区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和物流业为机场输送源源不断的商务客流和物流,航空城的开发和建设为周边地区带来产业发展契机,使机场从交通中心逐渐发展为区域经济中心。以航空物流、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商务为依托,机场周边地区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与机场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临空经济产业的开发,将极大拉动天津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必将成为天津市经济社会腾飞的巨大航空引擎。 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带来客货流的同时,也将为天津机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到2008年,天津机场至少会出现三大亮点:一是航空公司纷纷抢占先机进入天津航空市场,驻场飞机将由目前的16架增加到25架;二是更多的航班快线形成并发展成熟,众多航线每天航班将超过4班;三是机场硬件设施将具备大型枢纽机场规模,一座文化凸显、流程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新航站楼将投入运行。 “谁占领了天津航空市场,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瞄准了天津,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了天津机场。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已经来临,继往开来,凭籍人才队伍建设所累积的丰硕果实,如今阔步新征程的天津机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高扬人本文化旗帜,借环渤海区域经济腾飞之天时,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之地利,用2—3年时间,把天津机场建成文化先进、制度健全、流程合理、操作规范的品牌机场,成为滨海新区、环渤海区域、北方经济中心发展的巨大航空引擎。搏击长空、振翅高飞,一幅气势恢宏的跨越发展画卷悄然舒展。 03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本文写作于2007年4月,发表于《天津现代物流》杂志) 2006年11月,中国—新加坡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研讨会在滨海新区举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瞄准全国机场航空货运四强、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大型门户枢纽机场的宏伟愿景引起与会代表广泛关注,成为研讨亮点。 2006年,全国的目光聚焦天津,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多次研究审定天津和滨海新区的长远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标志,天津又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证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是要依托于一些经济活跃区域的拉动。党中央、国务院为滨海新区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使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深圳和浦东。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滨海新区无疑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以龙头之势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为滨海新区、环渤海区域、北方经济中心发展的巨大航空引擎,滨海新区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节点之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发展搭上了“国家战略”的快车,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大型门户枢纽机场的前景和机遇不可限量。

建设大型门户枢纽机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机场是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节点,机场的航线网络资源决定了城市经济的辐射面。按照世界城市发展的“第五波理论”,机场继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和高速公路之后,成为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重要依托,助推了世界城市发展的“第五波”。 国际民航组织评估民用航空对经济贡献的结果显示,航空运输的总体经济贡献,包括直接经济活动和倍增效应,大约占世界产出的4.5%(按实际国内总产值计算)。航空运输企业每产生100美元的产出或每创造100个工作机会,就会引发在其他行业产生325美元的需求并因而带来610个工作机会。 机场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航空引擎勿庸置疑。在全球化时代,著名机场带动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美国的孟菲斯机场、法国的戴高乐机场、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机场和新加坡的樟宜机场等等,城市因其拥有一座著名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而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