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掌握经济学精髓: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其实暗含了这样一个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威廉体重增减只与一件事情即所吃冰淇淋类型有关,只要换吃不同类型的冰淇淋(只有这件事情发生了变化),就可以调节体重。但常常这种假定是不切实际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节食者都承认自己曾被这样一种假象所蒙蔽,即:吃较多的低脂、低能量冰淇淋要比吃较少的普通冰淇淋更有利于减肥。 其实,按照“冰淇淋总消费热量=冰淇淋消费单位数×冰淇淋单位热量”的关系式,我们很容易看出:低脂肪冰淇凌降低了单位热量,但只有在所消费冰淇淋单位数不变的情况下,冰淇淋总消费热量才能降下来。假如,威廉原来在吃普通冰淇凌时每天只吃3个,现在改成吃特制冰淇凌时每天就可能会吃5个,其消费增加幅度等于甚至大于特制冰淇淋单位热量减少的幅度,那么,威廉消费的总热量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他的体重还是减不下来。 何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假定还涵盖了影响体重更宽泛的影响变量,只要这些假定不变的条件其中之一实际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威廉的减肥效果。将那些不可控的因素考虑进去,情况则将更加复杂。 4.3 价格管制,排队购物与自由选择权 当你随便询问走在大街上的某个人,买东西时是喜欢买便宜的还是买贵的,可能多半人回答说:“傻瓜才喜欢买贵的。”这里隐含的理论假设是:一个商品的价格由高到低变化,不会导致其他条件发生任何变化。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不变的音乐 第21节:第4章 在变与不变之间(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92342629875.jpeg)
假设,一个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0元,在这个价格下供求相等;现在,按照法定价格或计划价格调整为7元(当存在政府“计划价格”或“价格限制”时就是这样),这时,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必然会发生“短缺”,即有钱买不到东西。 如果在短缺的情况下,价格不能够合理回升到均衡水平,那么,就需要借助一些非价格机制即“定额配给”措施来缓解市场供求非均衡的矛盾。而这种定额配给机制大都是按照“先来后到”的规则进行的,结果就出现了很多人排长队购买7元商品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用让消费者排队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来弥补低价格缺口,从而“迂回”实现市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