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解读热点经济问题:经济学大师如是说》
资本价值的这种变动是通过“实际威克塞尔效应”和“价格威克塞尔效应”两条途径实现的。若仅考虑从技术角度衡量的实物“资本品”,则“实际威克塞尔效应”可以忽略。因此,威克塞尔效应的净结果是“价格威克塞尔效应”,随着利率的变化,可能大于零、可能小于零也可能等于零;对应地,资本价值可能上升、可能下降,也可能不变。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利用生产函数求导(即边际生产率)的方法来说明分配(如利率),明显存在循环的逻辑论证,因为利率本身是资本价值确定的要素之一。但是,作为一个新古典主义者,威克塞尔自己并没有放弃边际生产率的分配理论,而是认为边际生产力理论对于资本而言,仅仅适用于个别企业,而不能应用于整个社会。威克塞尔的这个论断显然比克拉克、威克斯蒂德等人更为高明。 威克塞尔以他著名的《价值、资本与地租》与《利息与价格》(1898年)两部著作,第一次把宏观动态分析方法应用到经济周期的分析之中。其中,第一本书比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晚了3年,因此从时间上来看,他和马歇尔大致是在同一时期分别各自建立其理论体系的。在1901年到1905年,他又把原本以德文写作的这两部书合并修订成两卷本,以《国民经济学讲义》为书名用瑞典文出版。正是该书中所提出的积累过程原理,为瑞典学派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威克塞尔的代表作品《利息与价格》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积累过程学说。这个学说让处于分离状态的传统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融为一体,从而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该书中,威克塞尔对自然利率做出了独特的概念规定,并以此为中介阐述了货币流通量的变化是怎样通过对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而决定物价水平。威克塞尔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常常背离,惟有二者保持一致时,商品的价格才不会波动,经济才会处于均衡的状态。为实现经济均衡,银行必须根据经济情况与信贷能力随时调整货币利率,让它和自然利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货币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这本书中阐明的货币经济理论指出了社会经济的非均衡状态,因此惟有靠宏观的货币政策调节才能够趋向均衡,这便否定了资本经济会自动走向均衡的传统教义。尽管它对货币价格变动与经济不稳定原因的分析有一些缺陷,但是,它能够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指出资本经济的不稳定状态,这与那些主张资本经济和谐论的传统观点相比,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打破了经济能够自动趋向均衡的传统观念,提出用调节货币利率来稳定经济的宏观货币政策主张,这在西方经济学从自由放任主义转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后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源泉。 在威克塞尔看来,现实经济已经不再是物物交换经济,若不分析货币的性质与作用,就无法认识客观经济规律,在经济分析过程中便会犯错。而根据旧的货币数量论,货币的价值或者其购买力的变动和其货币数量的变动成反比。所以,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将让它对别的商品的购买力同比例地降低或者提高,从而让物价相应地上涨或者下跌。威克塞尔觉得这种理论具有非常严重的缺陷。 (1)货币数量论没考虑到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价值与物价的影响,单纯认为货币数量和商品价格之间成反比例变化是将事物过于简单化了。威克塞尔表示,由于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必定和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交易的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相一致。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而且是一个公理。 (2)货币数量论没考虑到信用在货币流通中的作用。 (3)货币数量论是一种静态经济分析,未考虑到货币数量对物价影响的时滞。 (4)货币数量论没有考虑人口和技术等对商品供求量变化与价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