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员工优秀培训读本:爱上工作的四个秘诀》
第二章人们如何做 菲舍尔博士的故事
![第12节:第二章人们如何做(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9078657364.jpeg)
就像笔者所亲眼见过的,不管一份工作听起来有多棒,它都有可能让人苦恼。 对很多人来说,拥有教授头衔可以说是太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一份这辈子都有保障的工作、博士学位、受人尊敬……在所有教职员工眼里,这可以说是成功的标志。菲舍尔博士(Dr.Fisher)30年来一直在实践着这一理想。在她的朋友和同事看来,她似乎做着自己想做的事,非常成功,而且还因此拿着丰厚的薪水。 然而,她做了一个空前的决定,她辞职了。 哪里出错了呢?尽管她在其他方面是个生性乐观的人,但菲舍尔博士每天清晨还是会有“不得不把自己拽到工作中”的恐惧。她喜欢教书,也喜欢学生们,而且觉得研究也很有趣。但是环境方面的某些不快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她,胜过所有其他方面给她带来的满足感。更糟的是,她也没有就那些问题抱怨过。她感觉自己很孤立,与同事没有交流和互动。同时,她感到她没什么问题可解决的,也没有向前的动力。她在幻想什么吗?她这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有一件事可以揭示她的状态。系主任一度担心科研经费筹集的问题,菲舍尔博士认为问题出在教职员工们的低士气上,因此建议从战略和投入两方面重整旗鼓。她甚至自告奋勇,带头来改善情况。但是系主任没有对这个建议表现出热情,反而看起来很困惑:“我数过了去年的科研筹措资金,然后按照教职员工的人数分了一下,”他说,“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做得更好,需要建立具体的筹措资金的目标并监督每个人的执行情况,当情况好转后,士气也会跟着好转。” 菲舍尔博士觉得这种死板的数学方法肯定会失败,会消耗掉达到部门目标所需要的员工的能量和热情。然而系主任看起来很有把握。她喜欢系主任,觉得他人很好,做事公平而且有头脑,但是她无法理解他的立场。后来,她发现没有一个同事支持她的看法去主持一个全系的“规划与士气大会”。菲舍尔博士感到无力和莫名其妙的孤独。 当她辞职时,同事们都很讶异。难道教授的头衔不是“终极目标”吗?难道她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着错误的梦想吗?事情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但这仅仅是表面。不是研究不适合她,也不是学术环境不适合她,更不是她的那个位置不适合她,而是她的行为方式与环境不匹配,这是一个简单且容易观察的冲突问题。但是菲舍尔博士和系主任都没有从行为的角度“看到”这一不匹配。如果他们看到了,事情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