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从东芝到京瓷:将核心技术留在国内的全球化策略](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85412747663.jpeg)
系列专题:《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从东芝到京瓷:将核心技术留在国内的全球化策略 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持续的通货紧缩、沉重的债务和萧条的国内市场使“走出去”成了日本企业的首选战略。他们将生产移师海外,然后以低价返销日本,面对海外的低成本竞争和日本国内高出30%的人员工资,低附加值制造业向海外低成本国家转移成为日本企业走出萧条的捷径。 不过,在这一轮海外攻略中,转移手段绝非关键所在,最为关键的是日本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核心技术留在国内。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排挤掉它们的对手美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有能力对别人发明的电子设备进行更优化的制造。日本工程师总是能够拆开一个美国设备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但非日本企业却很难模仿他们的发明,因为日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并不像一个设备那样容易被模仿者研究。但现在,由于大规模地把生产外迁至中国、韩国等国家,这些秘密很有可能被揭开。因此,日本制造业公司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协调海外低成本制造和高技术优势之间的危险关系,进而开始思考哪些技术需要保护,哪些技术可以离开本土进行生产,由此对海内外资源进行选择性配置以完善全球布局。 东芝公司现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它曾和韩国芯片制造商共同开发基础的DRAM记忆芯片,使自己陷入了被动的竞争状态。目前,东芝正努力通过在国内研发并生产核心技术产品来回应竞争,只将附加值低和劳动密集的工业转向海外。而生产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元件的京瓷(Kyocera)公司则更是费尽周折。他们在日本生产核心材料,再把剩余的加工放在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为了生产,国外工厂的工人要把产自日本的材料与本地材料混合在一起,却对材料的成分一无所知,甚至是高级设备出现故障,京瓷的日籍工程师也会在隐秘的地方对其进行修理以防止当地工人看到其结构。佳能总裁御手洗富士夫在描述其投资分配计划时表示:出于保护技术的考虑,未来3年内,佳能将会把80%的全球投资放在日本,包括一个拥有高端技术的数码相机厂和一个研发中心。 “寒冷”的美国:战胜恐怖大萧条的超级大战 “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这句著名的话来自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 那个时刻,罗斯福面临的艰难情景比2008年11月4日刚刚当选的黑人总统奥巴马面对的困境更深刻、更危险!也怪了,怎么都是民主党人帮着共和党人收拾烂摊子,也让民主党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扭转危机的领导人。 那个“冬天”,最终让美国人卷入了战争! 这个“冬天”,奥巴马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