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罗斯柴尔德家族金融征战录:金融风暴》
“他是在大家关怀的注视下安然离去的;在他离去的前几分钟,神父给予他宗教的最后抚慰,他对我们说:‘其实,我也许不必做这么多祈祷,因为,请相信我,我没有任何罪过。’在我女儿贝蒂要离开时,他还用最正式的英国礼节说:‘永远晚安。’就这样,在深爱他的众人的陪伴中,他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在弟弟去世那一刻,所罗门心中对这个三弟曾经怀有的不满与冷漠都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融化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在强烈的家族观念之下,人们互相之间的恩怨、嫉恨都不复存在了;这是犹太民族独有的特征之一,在这个家族里,这种思想则是由家族创始人老梅耶·阿姆谢尔苦口婆心地向他们灌输的。内森去世后留下了四个儿子,其中最大的是莱昂内尔——他接任父亲成了伦敦银行的负责人。就这样,从他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三代子孙开始从父辈肩上接下了担子。 他的遗嘱容易让人想起老梅耶当年的临终嘱托,充满了威严,同时又流露出对孩子们的温情和关怀。遗嘱中每一条的内容都很笼统,并且尽量避免提及遗产的价值等问题;他着重于指导经营之道,以及在将来的五年中如何按照协议要求去处理好大家伙儿之间的关系。
![第49节:天才内森的陨落(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75356866911.jpeg)
“我衷心地希望,”内森在遗嘱中写道,“我的儿子们能够将我在伦敦的生意顺顺利利地做下去,并且能够在他们的叔叔们的指导下,与其他各处的企业保持紧密而友好的联系;希望你们一直齐心协力,在这个协议到期时能继续签下另一个五年的合作方案。同时,我还叮嘱儿子们要时常听取这些经验丰富的叔叔们的建议和教诲,要不懈努力、勤勉专一,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为家族的福祉和声誉添砖加瓦。我将会请求遗嘱执行人和其他在伦敦和法兰克福的亲友们帮助达成我人生中最后的遗愿和遗嘱。由于我的去世对于其他分支企业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请不要对外界泄露太多的信息,更不要让遗产账册之类的东西落到了媒体手中。”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外人讨厌的深究,也避免了成为公众话题的中心——毕竟,他们是一个大家族啊,家业遍及了整个欧洲;所谓树大招风,然而他们并不想引起外界过多的关注。于是,政府也没有怎么插足,尽管去世的这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里曾为政府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帮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奴隶制被废除,政府要为奴隶主们进行巨额补偿,还是他为他们提供了1500万英镑才救了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