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外部的金融冲击和国内经济的发展等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从影响其传导效果的因素入手,揭示了货币政策运行不畅的根源所在,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实施效果

 

一、近几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与效果分析

1997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后,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弊端日益显现出来。2003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可喜的转变,但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有明显的投资拉动的特征,居民消费增长依然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因此,内需不足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银行针对这种情况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期望通过扩大社会总需求来对付通货紧缩,以刺激经济增长。其中主要措施包括:

1. 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度增加货币供给量。近几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扩大公开市场操作,使用“窗口指导”政策等来影响货币需求,保持了各个层次的货币供给量逐年稳步增长。(见下表)                             

   我国货币供给一览表 ( 单位 :亿元 )

年份     M0         M1       M2        增长率   M0       M1        M2

              以上 数据(M)来源于中国统计网

2. 调整利率水平。1996—1999年,人民银行曾连续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利差由1996年的1.8%扩大为3.33%。2002年2月21日又进一步降低利率。

 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

 3. 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并,取消贷款规模控制,法定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99年又将其下调为6%,2003年9月21日为了防止信贷的过快增长又将其提高至7%,随后的 12月21日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1.89%下调为1.62%。

4. 调整基础设施贷款政策、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服务的政策,推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制度,调整房地产信贷等,信贷投向也转向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信贷的发展。

以上这些措施曾在一定程度上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有效性并不高,投资、消费有效需求启动缓慢,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梗阻现象,表现为:

第一、物价持续走低,有效总需求不足。从2001年9月开始,我国的通货紧缩趋势再次出现。2002年除2月份通货膨胀水平为0以外,其余各月通货膨胀水平均为负值,全年通货膨胀率为-0.8%[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幅度不大,居民储蓄愿望持续高涨。2003年人民银行第四季度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储蓄愿望相当强烈,在当前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下,35.8%的储户愿意增加储蓄,居民股票投资信心不足[②]。

第二、存、贷款利率下调的作用不明显。在储蓄存款利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储蓄存款增长率却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分流储蓄存款的作用不明显。(如图1)此外,货币流动性下降,使用效率降低。从2002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情况来看,广义货币供给M2增幅比同期GDP增速和消费物价涨幅之和高9.6个百分点[③]。但是,M2/GDP比例的持续快速上升,暗示着货币流通速度越来越变得缓慢,货币使用效率不断下降。

第三、贷款涨幅不大。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的下调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但是许多金融机构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可用资金发放贷款,致使信贷扩张效果不明显。另外日前,央行上调了的准备金率,虽然紧缩了货币供应总量,但却没有成功地紧缩信贷。

第四、资金供需结构性失衡依然存在。一方面,商业银行大量购买国债,在央行准备金账户上的超额准备金充足,资金相对宽松,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正常贷款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资金相对匮乏。

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最终作用于国民经济。因此,货币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具体影响因素有:

(一)货币政策传导外部条件——信用和法制环境不佳,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充分发挥

首先,我国信用基础脆弱:表现为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做假账,并且经常逃废银行债务,增加了不良贷款比率,这些都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向企业放贷。其次,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也还不健全,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比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其中一些条款操作性不强或是仍存在法制空缺,致使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的缺位“赖帐”,从而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二)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政策因素

第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狭窄、操作手段不灵活。现阶段,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国债操作、外汇储备占款实现的,这些政策工具为央行货币政策在基层行的贯彻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操作手段单一、灵活性差,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再贷款是目前央行增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但就实际操作看,央行既要满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还要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及帮助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等需求,从而使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而外汇占款近几年也成为央行供应货币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则意味着投资资本的闲置,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发挥。除此之外,存款准备金率偏高,致使资金使用不充分;再贴现受社会信用、票据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这些都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二、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利率浮动程度不高,许多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不高,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高度管制的体制等,都越来越不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货币政策的效果因而也受到影响。

(三)货币政策传导中介——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要中介的商业银行由于在经营管理体制、业务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一是信贷管理体制问题。改革过程中激励机制的不配套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与惩处不对称,造成基层行 “惜贷”、“慎贷”。二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尚未形成以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法人治理后,资金及贷款权上收,建立了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手续繁琐,影响了企业的贷款意愿,最终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其次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其经营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三是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向城市集中,县域信贷资金萎缩。目前,商行普遍实行了授权与转授权管理,重点在大中城市扩大业务范围,缩小了县级支行的业务服务范围,致使县域信贷萎缩。

(四)货币政策传导客体——企业和居民的决策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货币政策最终通过微观经济主体作用于国民经济,微观经济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居民。这两部分的市场化行为都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来看:

第一、企业困难重重。一是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严重,抑制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还有部分企业缺乏生机,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佳,使贷款难度加大。二是大部分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对利率不敏感,同时相当高的负债率、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结构单一以及转型不彻底等都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些都弱化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二、居民对货币政策反映不积极。居民受收入水平、消费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储蓄意愿强烈,储蓄存款居高不下,制约了消费需求,加上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很多消费者不敢随意扩大支出,致使消费信贷难以全面拓展开来。

(五)货币政策传导的媒介——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市场基础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于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程度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国货币政策要不要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日益成为争论话题之一。笔者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也会逐步提高。特别是股票市场,托宾(Tobin,1969)最早提出了股价变动对投资产生影响的Q理论,不仅如此,股市对货币需求也产生重要影响,主要途径有:一是财富效应,股价上升意味着居民拥有资产的名义价格上升导致收入水平的上升,从而需求随之增加。二是替代效应,股价上涨会使人们用股票代替货币,降低货币需求。所以,股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股票市场发展还相对较缓,非基本经济因素占很大一部分,如“内部人控制”、 “暗箱操作”等都使股价变化不稳定,难以真实反映资金供需状况。与此同时,货币市场的发展也不健全:票据市场还未健全统一,数量也有限;另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

三、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外部环境建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首先应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逐步建立个人信贷登记制度,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工商行政部门应该严厉整顿社会信用秩序,严惩逃、废债的失信行为。其次尽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力争住房、医疗、就业教育方面的改革尽快到位,从而有效地刺激社会消费的增长。最后要进一步健全法制环境,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

(二)增强中央银行的主体导向功能,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第一、改进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完善央行间接调控机制。今后我国应加大再贴现操作的力度,增加其在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中的份量,通过再贴现增加货币供给,央行可以直接向企业传递信贷政策意图。因为商业汇票是建立在商品劳务实际交易的基础上,因此对于促进内需有现实意义。此外还应适当降低超额准备金,进一步增加信贷货币供给量,适时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推进区域间经济稳步协调地发展;继续扩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增加货币政策的弹性,促进货币政策的内外均衡。其次,央行应建立高效的支付体系,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人民银行在制订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辅助的检测指标,并根据市场走向和资产价格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使央行通过评估资本市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来判断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从而准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第二、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先从贷款利率市场化入手,逐步扩大其浮动范围,其次再对存款利率进行改革:必须以谨慎的态度,对小额存款利率仍应实行管制,对大额存款利率应实行有弹性的管理 。还可以考虑实行差别利率,加强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利率水平的权利,努力扩大利率市场化的试点范围,改革县以下农信社贷款利率管理办法,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第三、完善金融监管的行为方式。央行应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为,对传统带有计划行政手段为特征的金融管制应当废除;及时检查各个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指标的真实性,撤销少数无法救助的金融机构,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加强银行、保险、证券三大监管当局的协调合作。只有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无阻。

(三)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货币政策构筑良好的传导中介

一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步伐,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所有者、决策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模式,实行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产权改革,采取整体或分拆上市,筹集和扩充资本金,事实上,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积极筹划,准备在香港和纽约公开上市,为其他国有银行的上市起了示范作用。二是建立以长期稳定、盈利为目标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上、下级之间科学的授信、授权管理体制,健全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拓展信贷业务空间。三是适当放权给基层商业银行,使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当地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四是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积极探索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办法,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在科学的风险管理中合理制订风险加价水平,提高金融产品服务质量,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法人治理结构

对国有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加资本金,降低居高不下的负债率,对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快上市步伐,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合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调整产业投资政策,减少一些对民营经济改造的限制。尽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加快企业改制后的配套改革。

(五)加快金融市场建设,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首先要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包括:一是增加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品种和数量,放宽市场主体的资格限制。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改革,扩大银行间市场覆盖范围。三是发展票据市场,首先推进区域性票据市场建设,积极推广商业承兑汇票,扩大企业票据融资,加大现券交易力度,优化资产结构,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使资金自由流动;其次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努力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使货币市场利率真正发挥引导利率总水平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货币传导政策中的作用。

(六)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比如西北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良性发展,就应给予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因此,央行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状况制订相应的货币政策予以其发展的空间。

此外,还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债的发行,配合产业政策,加强对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产业的政策支持等,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谢平,焦瑾璞:《中国货币政策争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 李春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6] Friedman,  M. 1968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8:1—17.

 

Deep layer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 of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of our country                          

Abstract:  Constant intensification of deepenning with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f our country constantly and open degree,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xternal financial impact a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etc. day by day implement to our country monetary policy put forward high request. This text has review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netary policy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nd starts with influencing its factor which conducts the result, have announced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operates the origin not smooth, and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Conduction mechanism,  Implementing effect.

 作者:     刘浏      姜占英


[①] 资料来源:  中国国研网。

[②] 资料来源:  200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③] 资料来源:  200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3475.html

更多阅读

庇古效应-凯恩斯效应 凯恩斯乘数效应

物价水平的变化是通过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影响均衡产出水平的,这种影响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凯恩斯效应。简单的说就是依靠政府行为从外部创造需求以推动经济增长。二战后,这个经济理论被罗斯福政府对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凯恩斯货币理论 凯恩斯为什么反对发货币?

     关于拯救经济危机的办法,发货币是很容易想到的一个方法,但凯恩斯是反对这样的方法的,因为凯恩斯认为“发了也白发”,为什么呢,凯恩斯认为存在流动性陷阱,也就是流动性也就是可以流动的资金都到了“陷阱”里,货币根本就流动不起来

声明:《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为网友浅袖时光颜面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