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进陕,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也赢得了陕西各界的一致欢呼。与此同时,陕西的不少学者从诸多角度开始了思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看到央企进陕带给陕西的积极影响之外,也在许多方面给陕西带来了新的挑战。”
央企进陕的另一个影响
在曾昭宁看来,在看到央企大规模进陕给陕西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央企的摊子铺得太大,不利于经济的市场化。而且,央企中有不少垄断行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地方民营企业甚至地方国企的生存空间。”
有数据显示,央企2011年在地方投资超过11万亿,4年增长42倍。于是有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央企的摊子铺得过大,会对民营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另外,对央企的投资效率、是否涉嫌垄断等也提出了看法。
对此,西安朝华管理学院院长单元庄表示,在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深化阶段,必须客观看待央企进驻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问题。而且,央企要特别注重在能源或者是基础设施方面的长期投资,“不要与民争利。”
“央企进陕之后,不要和民营企业去争利,应该为民营企业或者地方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要承担起中央企业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在投资方面,应注重困难性比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小规模的投资要尽量减少。”单元庄说。
加强地方配套
这次央企进陕涉及的七大领域,基本上都是陕西的优势产业,“加上央企雄厚的资本实力,毫无疑问的将会对陕西的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陕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央企进陕,不但是陕西的发展需求,也是央企的发展需求。”
在单元庄看来,目前,国家的战略重心正在西移,“尤其是在工业方面,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单元庄认为,包括陕西在内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正处在快速工业化时期,也为央企未来的战略发展提供了空间,“目前东部正在向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知识经济阶段转型,以资源型行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央企势必将眼光投向西部。”
他说,中国工业现在的大趋势是东部装备制造业向西部的资源产业靠拢,“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业效能的重要战略调整,工业走西口,势在必行。事实上,西进战略已经是央企近一段时期内的一个重要战略。”
“从这个角度,对于陕西政府来讲,央企进陕是双方的共同需求,合作共赢应该是双方共同的诉求。”对此,单元庄建言,陕西应着重考虑央企进陕对本地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带动作用,而不能是‘富了央企,苦了地方’。”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但培育一个龙头企业,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央企的进入,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龙头’,陕西应该围绕这些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陕西的中小企业去配套。”单元庄说。
在他看来,这不仅能促动陕西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陕西产业集群的形成。
增加地方政府话语权
曾昭宁认为,中央企业和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是陕西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矛盾,“这不但是陕西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
他说,央企进陕只是规模浩大的央企西进运动中的其中一环,“但央企西进切忌演变成为新一轮的‘圈地运动’:把西部的资源拿走,责任却留给了西部。”
“优惠政策可以给,但是要明确央企的责任。陕西省政府和国资委在双方的责权利上要有个平衡点。”曾昭宁进一步表示。
对于曾昭宁的建议,吴刚表示赞同。“央企在行政上不属于地方管理,使地方政府在对本地区的央企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陕西省政府和国资委应该成立有力的协调机构,国资委应授权地方政府进行属地管理,明确地方政府的发言权,共同监管,比如人事任免等,使地方政府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使央企在享受地方提供的土地环境资源便利条件的同时能够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避免‘两张皮’的现象。”
“同时,要进一步理顺社会分配、税源改革,使税收的分成比例更加合理,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更加合理。”吴刚表示,应增加地方政府的话语权,参与央企的管理,利于科学发展和科学决策。
“对于陕西来说,如何为206个项目、7000多亿投资、几十个大型央企的进驻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何借力央企,使地方的特色产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陕西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单元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