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奥运会将在7个城市、70多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举行,将有10000台个人电脑、1000台服务器、1000台网络设备以及50多个软件应用来支持这场大规模的赛事。如何在各个场馆合理配置技术设备,充分发挥工作效能?
欧米茄、柯达、联想、松下、三星、中国网通、中国移动、搜狐等奥运赞助商在不同领域向消费者和使用者提供各自的服务和产品。如何把所有技术伙伴的产品集成在一起,保证所有的硬件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正常,协调各个硬件、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文/杨澍(实习)
场馆信息系统部署标准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份系统的集成方案,而集成方案的设计和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由作为全球合作伙伴的源讯承担的。它为奥运会提供的信息系统总集成包括两方面:一是协助组委会提供奥运会所需的所有系统,包括交通、住宿、运动员资格的注册审查等;二是在奥运会期间提供比赛成绩、赛事信息。无论是报纸、互联网,还是电视、转播商,登载播发赛事信息,都将首先通过这套系统发出来。 源讯的奥运项目大体上可以分成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设计系统;第二个阶段是系统开发,包括软件、集成;第三个阶段是测试,北京奥运会需要为两万多名新闻记者和数十亿名电视观众提供在39个竞赛场馆中进行的302场赛事的结果,预计每天将超过100万页INFO2008网页被浏览。为确保IT解决方案成功实施,源讯与北京奥组委协作实施了庞大的IT测试计划,对系统进行长达20万小时的测试。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运营阶段,在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开幕之前,IT系统必须准备就绪。 真实模拟技术演练记者采访北航场馆技术经理王丽宏时,他刚刚结束了为期3天的技术演练。说到演练的苛刻程度,王丽宏颇有些感叹,测试官员给他们制造不少“麻烦”。 测试官员会破坏硬件设备,如拔掉交换机光纤,考察技术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位置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制造断电,考察UPS能否及时启用、故障信息能否及时传递到TOC-TOC与场馆的反馈和合作机制是否顺畅。因为场馆的UPS都装有网卡并与TOC总部连接,当UPS启用时,TOC会接到警报,TOC专家将根据故障级别与场馆协作,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所有的故障信息还会存入一个叫做CMS的内容管理系统,因为对于非特殊性的故障,这样的信息将有助于其他场馆在发生相同情况是更快地解决问题。 技术演练中还包括对场馆技术业务口软件方面的考察。测试官员有可能把技术经理拉到一个房间“控制”起来,模拟技术经理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到岗时业务口其他人员的应对能力。 设备安装流程苛刻 在集成方案设计与系统开发的同时,设备分配小组成立。设备分配小组成员由国际奥委会(IOC)官员和北京奥组委技术指挥中心(TOC)的专家组成,由他们根据场馆的需要设定标准,与TOP合作伙伴联系供货,为各个场馆安装设备。设备安装的标准有二:一是通盘考虑,不会为某个场馆、某个人单独增加设备;二是从业务和技术需求考虑,如电脑的配备,往往是场馆经理层配备电脑,而考虑到主任层以电话使用居多,并非人人配备电脑。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想再多申请一台电脑,流程是非常严苛的。首先必须向技术经理提交申请单,说明申请原因,然后技术经理的问题就来了:他必须考虑给你配备电脑是否有用、用来做什么,考虑电脑的成本,如果是需要高配置的电脑,还必须考虑赞助商是否能够提供,如果赞助商没有该型号的电脑,根据TOP计划的排他性原则,不能使用其他品牌的产品。 技术经理必须考虑配发电脑的优先级。因为同时有多人向总部申请电脑,如果你是负责成绩系统等关键部门,那么你就是被优先考虑的,否则优先级就会降低。 接下来就是电脑装得上装不上的问题。物流是否支持?时间是否来得及?安装地是否有网络接点?如果没有接点,在场馆内做一条线成本是1800元,在馆外成本就要到1万多元。 电脑能装,还得考虑安全问题。因为在奥运会开幕前,有很多时效性很强的机密是不能外泄的,在北航场馆的每台电脑上都贴着这样的一句提示:“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可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电脑安装后是否会对系统有影响?到现在为止,场馆的各套技术系统都进行了若干次测试,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下保持稳定工作,一台新的电脑加入系统是否会成为系统的安全隐患?技术经理必须考虑每增加一个设备是否能够保证原用户和系统的正常运行。电脑安装后,技术部门要对电脑使用者进行故障应急培训,当故障发生时,现有场馆是否有足够的维护能力? 这一趟流程走下来,电脑成本除外还要加上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你会后悔自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