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正戏全集57 除了二人转 东北文化还有什么?

 东北二人转正戏全集57 除了二人转 东北文化还有什么?


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

“除了二人转,东北文化还真没什么可以的瑟的东西了。”

有一部电视剧,叫《闯关东》,讲的是我曾祖父那辈人从山东迁徙到东北的故事,实际上,东北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山东。我上小学五年级,村里一个同学搬回山东老家了,他家从来到东北之后,口音就一直没改过,走的时候,他还操着一点山东口音跟我说“我走了”。我没有统计过,我们村里有多少人上辈子是从山东过来的,至少我有八分之一的山东血统。这种现象在东北很普遍,要不怎么说某一年全运会足球分组赛上,出来一句顺口溜:“山东辽宁是一家,二比二平进前八。”血肉相连啊,把同样想进前八、也是一家的的北京、河北挤出了前八。

像我们村的那个同学返乡的毕竟是少数,后来知道,当时东北生活条件比较差,而山东的经济在当时有所好转,所以他们回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了。我们村是个很落后闭塞的地方,文革的阴风和改革的春风都他娘的吹不到,这一状况直到1990年才有所改观。

之所以写这篇《的瑟》,是因为今天跟东方卫视的一个朋友通电话,聊起了东北二人转,发现现在的东北文化真的很厉害,他们越过山海关,一路南下,变成了全国性的文化现象。以前祖辈闯关东是为了生存,现在他们再闯回来,同样带着生存的意味。作为一个已经不会说东北话的东北人,我还是感觉挺自豪的,但也没觉得有多自豪,我对东北的批评一直多余表扬,我一直觉得东北挺落后,东北人性格上有很多问题,比如——男的不勤劳,爱吹牛逼,不诚实,喜欢打架,爱占小便宜,喜欢瞎跟风……当然,这些毛病在中国任何一个省都会出现,只是我更了解东北人而已。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如果不努力就容易被淘汰。1949年后,东北的经济并没有怎么发展,文化上也很落后,可能跟当年毛泽东的策略有关,他一直觉得,东北早晚会变成战场,南有朝鲜半岛的威胁,北有老毛子的威胁,如果东三省经济发展的太好,战争一打,都鸡巴玩完了。这也是为什么东北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原因,都是出于战略考虑。如果客观地讲,除了二人转,东北文化还真没什么可以的瑟的东西了。当然,你还会说,我们还有二人转可以的瑟,别的省还没有呢。这就是东北人的短见,有点自强不息的精神好不好?不要总跟人家比短处,学学人家的长处。

一种方言在全国流行,都是有原因的。比如80年代早期广东话在全国流行,是因为那里的经济发展较快,说广东话意味着有钱的标志;黄土地文化的流行,多半是来自文艺和当年寻根热的带动,当年的很多文艺作品都有体现,但是陕西话没有流行起来;后来流行台湾国语,那是因为一大批台湾艺人前赴后继反攻大陆,说台湾国语是一种时髦,而且它与大陆的方言、普通话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不过是C调与D调的区别。而东北话的流行,与上面完全不一样,就是因为一个人,赵本山。我这么说还真不是想抬高他老人家,这位来自大城市铁岭附近的农民,只用一张嘴,让全国人民接受了东北话。这样的人在中国还真找不到第二个。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人转或小品在中国的流行,它先天占了一个便宜,表演方式接近普通话,虽然里面夹杂的太多方言土语让东三省以外的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它硬是流行了,至少让黄河以北的人接受起来困难不大。最主要的是,它很低俗,符合整体很低俗的中国人欣赏习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就应该欣赏农民该欣赏的东西。说到这里你会站出来反对:“我不是农。”说的就是你这号人。

赵本山成名于春晚,他是怎么上春晚的呢?首届春晚,最受欢迎的无疑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从此,小品表演变成了春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导演越来越倾向于语言类节目,相声小品在整个春晚节目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相声在当时开始走下坡路,好的相声段子越来越少,所以小品抢了风头。可是好景不长,陈佩斯和朱时茂与央视叫板闹矛盾,被封杀。没有小品是不行的,于是,赵本山成了跨世纪接班人。

其实,赵本山上春晚之前在东北已经红得快容不下他了,他要不走向全国,东北人都不答应。我记得在那时候回东北,在音像店里看到的磁带只有两种,一种是流行歌曲,一种是赵本山的二人转和小品。赵本山第一次上春晚,朱陈二人还没有被封杀,随着他们被封杀,就是赵老师独霸天下了,因为央视有底气告诉这二位,没有你们俩的“二人转”,还有赵本山的“单出头”。你想想90年代初期的春晚,那是一个低潮,除了小品其他节目都惨不忍睹,赵本山是朵花,其他人都是绿叶。央视这么大一个平台,差不多年年都有赵本山,而且在一个举国关注的除夕节目中出现,搁谁谁都能红。在90年代初期,东北的几个小品演员都先后出现在央视的春晚上,这说明,东北话已经成了语言类节目的主流。

但并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年年上春晚,也并不是上了春晚反应都会一直好,其他东北小品演员就没有赵本山那么幸运了,赵本山就是现在巴萨的梅西,黄宏、巩汉林、潘长江顶多也就是亨利、埃托奥之辈,时好时坏,总会变成鸡肋。那么,赵本山究竟有什么绝活呢?

赵本山以前唱二人转,后来去做生意,阔别舞台十多年后,他再次唱起二人转,这个经历是很多演员没有的。离开舞台到一个新的舞台“体验生活”,再回到舞台,底气就更足了。为什么很多艺术家到后来都不行了?就是越来越脱离生活。而赵本山的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继续在舞台上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最初赵本山演的小品,包袱密集,一出口就响,这是多年经验的积累,他演过那么多的段子,早期作品吸收了民间精华,放在一个作品里,能不好看吗。当年没有互联网,在地方流行的段子,只能局限在地方,他早期春晚小品都很经典。后来有了网络,尤其是视频网络的兴起,随便在什么地方演出的段子都有可能被放到网上传播,慢慢地,赵本山的小品就不好玩了。尤其是,当他把小品表演越来越局限在某一个套路上之后,魅力大打折扣。

赵本山火了,二人转在东北有了更大市场,随着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娱乐场所为二人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在赵本山之前,比较低俗的二人转只能在不正规的地方表演,传统媒体、正规剧场表演的都是很正经的段子,而且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当二人转有了观众,它的群众基础就好了,便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

赵本山可能很早意识到,不能每年只跟观众见一次面,也不能只让他一个人每年只跟观众见一次面,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作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知道,必须把东北文化整体打包,扔进关内炸开,有了春晚这个基础,干什么都顺利。他把影视制作当成一个煤矿去开采,这样,《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陆续出台,这东西对普及东北话和东北文化效果远远超过他的小品。也就是在这些电视剧在全国卫视上面热播的时候,东北戏园子里的二人转演员开始杀进关内的各种娱乐场所,在中国更辽阔的土地上蔓延。

这种立体式、一波接一波的轰炸,谁也防御不住。你想想,还有哪一种文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持续20年流行,除了港台歌曲,就是东北二人转小品了。港台通俗文化在大陆的流行,体现的是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对外来文化的羡慕和拥抱;而东北文化在全国流行,体现的是虽然我们越来越现代了,但骨子里其实还个农民,还那么纯(cun2)朴。这种轮廓分明的结合,在谁身上都回避不了的,你看真正买高级名牌的人,其实都是纯种的农民。每当这样的人穿过前面的人群时,看上去都挺假。

我猜想,赵老师估计见好就收了,明年他应该不上春晚了,至于谁来接住他传播东北文化的香火,不知道,反正不是小沈阳,也许是小长春,小大连,小大庆……

在东北,我曾经跟一些二人转演员提到赵本山,那感觉像什么?记得60年代伦敦地铁站的墙上涂鸦中的一句话吗?“Clapton as a God!”赵本山在他的东北同行众心目中的地位就是这样,不管认不认识赵本山的演员,都把赵本山当成了亲爹一样看待。如果这时候成立一个满洲国的话,赵老师一定全票通过当选第一任总统。

东北人把唯一能的瑟的东西的瑟的到处都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2939.html

更多阅读

风俗习俗 你知道中秋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还有什么习俗?

【导语】: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个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什么其他中秋节习俗吗?你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中秋节的来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

东北人二人转视频全集(200集 东北二人转正戏全集

   播放东北二人转魏三乡村迪士高播放2.东北二人转之四十八矮怪 东北丑星孙小宝播放3.东北二人转小品开心果系列 小矮人斗拳播放4.东北二人转 大舞台(三)播放5.东北二人转 激情之夜 02播放6.东北二人转野花骚播放7.东北二人转 大

声明:《东北二人转正戏全集57 除了二人转 东北文化还有什么?》为网友再贱就再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