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医疗保险 “教育、医疗、养老”被忽视的经济发动机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消费不足。那么是什么拖住了消费呢?据调查,目前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依次是孩子上学、看病和养老三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三大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按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规律,我国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社会保障的条件,并开始进入公共服务高速发展时期。

 

改革的掉队者

 

政府的作用就是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共产品,教育、医疗、养老都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政府在保障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推卸和不可替代的责任。存在教育、医疗、养老三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教育、医疗和养老是由国家包办的。具体存在三种体制:一种是附属企业体制。国家办企业,企业办社会。企业自己办职工医院、子弟学校,自己发退休费;二是事业体制。主要在城镇,由国家办医院和学校,机关和事业单位由国家发退休金。医院、学校列事业编制,不属于产业部门。从业人员属于国家管理的事业干部,经费由国家拨付。三是农村体制。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农村的生产和分配由生产队统一组织。国家通过人民公社和农民合作办学校和医疗,养老除五保户集体供养外,由家庭自养。尽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保障水平比较低,但是,当时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程度是比较高的。教育和卫生事业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也比较大。

 

改革开放后,农村人民公社解散,实行包产到户;城镇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独立法人;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并没有及时跟进,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成了农村和企业的包袱。在企改制中,教育、医疗和养老都从企业剥离给社会,许多职工的养老金由于没有积累而成为空帐。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率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而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存在的为国家减少负担,而鼓励单位创收盈利的倾向,为学校和医院凭借公共产品生产的垄断特点进行乱收费找到了借口。另外,占非农就业人口一半的农民工,从他们进城的那一天开始,绝大多数根本就没有教育和医疗及养老保障之说。在农村,由于集体经济实力锐减,原有的合作医疗大部分已经消亡,新实施的农村大病统筹,目前覆盖率还不到20%。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教师的工资虽然实行县级统筹,有了保障,但是学校日常运行费用缺口仍然很大。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还没有办法和城市学校相比。

 

[HT4H]

解救三产,拉动全国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靠资金的引进和产品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2000年以来,在进出口大体平衡之后,经济发展长期又严重地依赖投资的拉动。惟独消费长期处于疲软状态。目前,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消费率水平最低的国家。2003年我国的消费率只有55.5%,1999年世界平均是75.3%。两者几乎相差2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达到世界平均的消费率水平,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的消费可以再增加将近两倍,由此我国GDP可以翻一番。

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是有效拉动我国居民的消费的重要方面。按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规律,我国居民的食品和衣着消费潜力为目前消费量的2.19和4.97倍,而娱乐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消费潜力高达8.61和12.61倍。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经超过1亿,2050年将超过3.3亿,养老将产生巨大的需求。

 

表  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的中国居民消费潜力和结构

消费潜力       目前消费结构        目标消费结构

目前为1        城乡加权平均         城乡平均

总计                                  100.00             100.00

食品               2.15              37.23              11.58

衣着               4.97               8.34               6.00

家庭设备及服务     6.44               6.87               6.40

医疗保健          12.06               6.65              11.61

交通通讯          13.50               7.48              14.61

娱乐教育文化       8.61              13.82              17.21

居住               8.40              15.11              18.36

 养老医疗保险 “教育、医疗、养老”被忽视的经济发动机

杂项商品服务      21.99               4.47              14.22

数据来源:

中国部分:《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外国部分:《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二、三产业部门之间的搭配有其内在的规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工业发展规模与教育、医疗等第三产业规模之间有一个比例问题。我们不可能长期违背这一规律。根据2004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1989以来,由于我国对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的不够,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没有提高,1989年是32.0%,2003年是33.2%,第三产业已经失去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第一产业在GDP中比重由25.0%下降到14.6%,所空余的份额绝大部分被第二产业吸纳,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43.0%上升到52.2%。按各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计算,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30到40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也就说在工业规模大体不变的条件下,第三产业应该再翻一番。国际经验表明,发展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在我国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最佳突破口。

教育、医疗、养老具有劳动、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特点,对增加就业具有巨大作用和潜力。2003年我国文化教育和卫生体育福利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12%和0.67%;而德国2000年教育和卫生社会工作就业占5.3%和10.1%。按德国的就业结构,我国这3个产业的从业人员还要增加3到4倍。由于教育、医疗、养老对其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它们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就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整个就业队伍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教育、医疗、养老是低物质消耗产业,对减少经济发展的物质消耗,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全世界的物质消耗大国,许多人在讨论世界资源对中国的支持程度问题。发展第三产业将有效降低GDP发展和安排就业的物质消耗强度。和工业各行业相比,单位GDP和单位劳动者报酬的物质消耗,教育、医疗、养老要小的多。按2000年中国的投入产出表(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教育、医疗、养老所在的其他服务业单位GDP需要的中间投入是1.08,而工业各行业除采掘业之外,一般大于1.5。单位劳动者报酬需要的中间投入,前者是1.39,后者是6.0以上。

 

撬动“需求”的天平

 

现在有一种议论,认为教育、医疗、养老虽然是国家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是,解决教育、医疗、养老问题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而我们国家现在底子还不厚,发展经济的任务还非常繁重,有限的资源应该首先用于发展经济,解决教育、医疗、养老问题还需要量力而行,把发展经济和发展教育、医疗和养老对立起来。

然而,事实上,我国从1993年进入买方市场以来,全国主要的商品已经多年没有供不应求的品种。满足人们教育、医疗和养老的产品供给已经没有问题,而目前的关键是城乡困难群体没有或者缺乏教育、医疗和养老的消费能力。而我们继续奉行增加供给的增长方式,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的需求方面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实际上,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一是建筑浪费惊人。项目重复建设,城市反复改造,盲目崇洋追风,一般建筑物寿命是50到70年,而我国平均只有10年。二是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由于项目盲目发展,市场疲软,开工不足等原因,银行不良资产在剥离1.4万亿元以后,又产生1.7万亿元。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每年几万亿元的投资,只要有6000亿元转用于补充教育、医疗和养老需求,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三大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政府应该更多关注教育、医疗和养老的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290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养老医疗保险 “教育、医疗、养老”被忽视的经济发动机》为网友風芿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