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罗薇 无奈的洗衣店主 早上,刘阿姨去洗衣店取衣服,发现原来10元的洗衣费现在涨到12元了。刘阿姨不能接受,便和店主理论起来。店主向她大倒苦水:店里的洗衣粉都是从批发市场进的,图的就是个便宜。但最近几个月,洗衣粉的价格“一路小跑”,小店本来赚钱就不多,没办法,虽然知道会影响生意,但也只得提价。 原来,洗衣粉的基础原料来自石油的衍生物——磺酸。由于原油价上涨,磺酸价格上涨了近50%。 争论无果,刘阿姨掏了12元钱后就离开了洗衣店。店主担心刘阿姨会和其他许多顾客一样,不再来了。 烦恼的新婚夫妇 朱朱结婚不到一年,但最近两人却经常闹矛盾。矛盾的焦点是:买不买房、买不买车?
![牧民生活剪影 高油价下百姓生活剪影](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63242566164.jpeg)
朱朱的观点是:在城里买房,郊区的房子固然便宜,可一旦在郊区买房,就得买车,出行成本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而老公的观点是:在郊区买房可以买面积大一些的,毕竟大房子住着才舒服,至于出行的花费可以计划着来。 最后,老公妥协,两人在城里买了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室小户型。但老公显然不满意,心里一直憋着气。下班回家经常耷拉个脸,话也少了,一般都是找不到东西才会主动和朱朱说话。 高油价把原本要在郊区买房的朱朱逼进了城里,而高房价又把他们逼进了小户型。 朱朱也想按照老公的意思去办,但是两个人的经济实力确实负担不起,她觉得老公应该理解她。“照这样下去,感情早晚出问题,全都是高油价惹的祸。”朱朱抱怨道。 “的哥”长叹 老王,北京“的哥”。每一次的油价上调对他的生意都有影响,影响最大的是2006年,老王说:“价格由原来的每公里1.60元上调到2.0元,影响非常大,每天的客流量少很多,将近20%。我都想不干这一行了。除去交的份子钱,我还没有一个驾校教练挣得多呢。” 老王说,这次调价对客流量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对顾客的价格还是2.0元/公里,又是奥运会和旅游旺季,客流量比以前大了,但收入并没怎么增加。 说到政府的补贴,老王叹了口气:“哎!其实换汤不换药。我们两个人倒班开,那点补贴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老王应对高油价的策略是:“原来我们拉活都是满大街跑,见到招手就停。现在我们都不跑了,基本是在人流聚集的地方趴活。这样可以省一些油钱。” 犹豫的换车族 许先生,一家上市公司职员,月薪18000元,有房有车有存款,典型的白领一族。近期,许先生想换一辆车,本来的计划是买一辆别克suv,但由于油价不断攀升,他一直没敢出手。“我的老本田都开了快八年了,很想换一个大点的车,所以想买suv。不少朋友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我们还组成了一个车友俱乐部,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会员买成车的。我们担心suv会成为一个油老虎。” 高油价催生拼车族 陈先生在国贸上班,油价涨了之后,他想到了拼车。他说:“骑自行车上下班,太远;坐公交上下班,太累;天天开车又不划算,不如大家一起拼车,省钱。”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他住的地方到国贸约15公里,开车的话,按他的车型,每天上下班的油费就要16元,再加上其他开销,花费就更多了。 王小姐是个医生,也是位“拼客”。油价上涨后,她在网上发帖子招“拼友”。没几天,就招集到了三个同路的“拼友”,“大家都是在附近上班,平常轮流开车,早晨7点半在小区门口集中,傍晚相约回程,不仅省钱,还有人聊天。” 在中国拼客网上,不仅有私家车主寻找拼客,还有寻找一起打车的,网上统称“拼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