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家只用节能灯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在一次访谈中说,普通的白炽灯泡在她家中已经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灯。物理学家出身的默克尔解释说,白炽灯发热多于发光,所耗电能只有5%转化为光能,而95%则被白白浪费掉。如果德国所有家庭全部换上这种亮度相同,耗电只有白炽灯20%的节能灯,德国每年将会减少6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德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在民众中普及节能观念。在德国,计算日常生活中节约的能源数量,减排的二氧化碳量,就像减肥的人计算卡路里一样,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德国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德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欧元,超过汽车、机械行业等成为德国第一大产业。 美国:高油价“吹跑”大车 堵车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久治不愈的顽疾,而持续高企的油价则迫使很多洛杉矶市民放弃了驾车,一些过去堵得水泄不通的高速路顿时变得畅通无阻。 彼得原本驾驶一辆奔驰车,去年给车加满一次油需要40多美元,今年初涨到60美元左右,现在已升至100多美元。如果正常驾驶,他每个月汽油开支需要400多美元,相当于他全家每个月的伙食费。无奈之下,他只得放弃开车。更让他郁闷的是,他到二手车行想卖掉奔驰,换辆省油车,但车行的人对他说,现在没人敢买这种耗油车。 和彼得一样,许许多多的美国人也在和汽车说“拜拜”。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美国人外出喜欢自由自在地驾车,认为搭乘公交受约束。要美国人放弃开车,无异于不让他们出门。但高油价迫使他们不得不“屈尊就范”:要么改乘公交,要么把大车换小车,要么合伙搭车出行。 法国:拨款补贴愤怒的渔民 油价飙升令百姓叫苦不迭。最近两周以来,渔民封锁了港口和炼油厂,公路运输业者封锁了高速公路,出租车司机、农民和急救医护人员也加入了抗议者的行列。
![生活剪影 高油价下世界经济生活剪影](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63259719828.jpeg)
渔民的愤怒来得最早,也最为猛烈。连续数日,法国渔民利用各种手段封锁马赛、拉罗歇尔等地的部分港口和炼油厂,还将超市的鱼档抢掠分给路人。尽管有各种免税和补贴政策,渔民们目前拿到的柴油,价格仍在每升0.7欧元左右。法国一位渔民算了一笔账,按照此价格计算,每个月渔民的平均收入只有800欧元左右,低于法国的最低法定工资。同原来每升柴油0.3欧元相比,现在的渔民收入只剩下当初的一半。 此外,柴油及其他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也导致海产品的运费大幅上涨。海产品批发商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不断压低向渔民购买海产品的价格,使渔民承受成本上升和收入下降的双重挤压,出海捕鱼已无利可图。 日本:节能汽车受青睐 位于东京市中心的一家丰田汽车专卖店,在周围一片叫苦声中销售业绩出现上升,这主要得益于混合动力车的旺销。上个财年,在新车销售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比同档次汽油车贵了30多万日元的普锐斯在该店共卖出82辆,是上年的1.5倍。日本汽车销售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在不含微型车的汽车销量排行中,普锐斯从3月份的第16位跃升至第6位。 日本邮政公社计划逐步将该公司的2.1万辆微型货车及普通轿车全部换成电动车,并在全国主要邮电局设置快速充电装置。同时,该公司还在考虑将其快速充电装置向社会开放,充电设施的增加将有助于电动车的普及。 阿根廷:高油价催生“自行车热” 现年25岁的胡安?罗梅罗有一辆二手车。最近他又买了一辆车,但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罗梅罗说,油价节节上涨使他面临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得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即将在市中心开辟专门的自行车道后,他决定今后改骑自行车上下班。改骑自行车上下班每月为他节省至少200美元的油钱和停车费,不仅免去了交通高峰时堵车的烦恼,还可以锻炼身体,可谓一举数得。 自从市政府宣布该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将于今年9月底至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大商场中自行车的销量大幅增加,一些名牌产品甚至出现了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