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1 4pdf微盘 《聚变经济学》第4节(1)



第4节

对无形资源聚变现象的解读

在商品经济、资本经济模式下,人们只晓得“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资本是投入的产物”,却不晓得在“劳动”和“投入”之外的宇宙、自然、社会的时空中,同样存在着巨大的价值,甚至比“劳动”和“投入”所能“创造”和“产生”的价值还要大得多得多呢!关于这个问题,当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发明了“流水线”时就已经显现出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马克思经济学派和资本主义经济学派都走向极端,一方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一方认为:“只有高投入才能高产出”。

一、在“产业联盟”与“市场联盟”中聚集了大量的广义资本

企业与企业之间、市场与市场之间的时空中难道就不存在价值了吗?难道只有“创造”的才具有价值而“省下”的就不是价值吗?这是多么荒唐的逻辑!或许,有读者会说,所谓“省下”的,其实也是“创造”的,没有“创造”的过程,又怎么可能“省下”呢?是的,笔者也承认这一点,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所谓“劳动”和“创造”或“生产”过程也是劳动、资本、资源消耗过程。

(一)非“产业联盟”使大量的生产能力消耗殆尽

生产固然重要,但人们一定明确生产的目的。在原始社会,人们生产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己享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管有多少浪费现象的发生,都无可厚非。在奴隶社会,由于人类的文明程度极为低下,因此,造成些浪费也可以理解。但是,进入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为何还要浪费呢?

1、劳动竞争使大量固有劳动价值属性缺失

大家知道,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当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它首先是从人类劳动的商品化开始,表现为劳动力这种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比如,当地主阶级将自己拥有的土地租赁给农民经营时,从表面上看是土地的转租过程,倒不如说是土地这种商品与农民的劳动力这种商品相互交换的过程。交换的结果,自然是劳动价值生成。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地主阶级在交换的过程中得到了“地租”,“地租”当然是实实在在的剩余价值了。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不能认为,这些剩余价值的产生完全是由劳动创造,因为劳动离不开一定的劳动对象的存在。当然,劳动对象不仅只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包括气候、环境、人文资源等因素的参与。否则,如果天公不作美,即使把人们都累死,也创不出剩余价值来!

已经生成的剩余价值是劳动的产物,但这个剩余价值的产生可以是任何两个以上的正、反价值“中和”的结果。换句话说,环境的好坏,对“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可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就已经存在了,结果使土地所有者获得了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于是,笔者不禁要问,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对谁更有利?当然对地主阶级有利。

当劳动力的竞争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演化成不同企业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并且最终趋于社会化、国际化(正所谓企业间、国家间的“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如果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富国的劳动者不就在剥削穷国的劳动者?很显然,这不仅仅是用“剥削”二字就能说清楚的事。再比如,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的劳动者的收入,相对于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劳动者的收入来说,也不均衡。

 魔鬼经济学1 4pdf微盘 《聚变经济学》第4节(1)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劳动竞争的结果,肯定对劳动者整体来说不利。可是,如果不同的企业可以实现联盟,——尤其是当具有跨国性质的企业联盟形成以后——这种因劳动竞争而产生的劳动者的收入的差距就势必会缩小。当然,这只是就“劳动竞争”这一个问题而说的,而就更不要说联盟形成以后,能节省下来多少重复设置的岗位。显然,企业联盟、产业联盟,对劳动者和企业都有利。

2、企业竞争使大量固有资本的价值缺失

由于资本是物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它由具有一定质量的资本和具有一定能量的资本构成。首先是质量资本。质量资本是指那些以非现金、有价证券、劳动、能源等形式存在于市场中的资本形式。换句话说,质量资本主要是指以土地、建筑物、生产设备等形式的资本物质形式。反之,便属于能量资本。质量资本一般是以不动产的方式存在着,它们除了是物质的,也一定具有一定质量。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只要是物质就应该存在一定质量,于是资本物质的质量属性便被我们确定下来。

于是,有一个严重得不能再严重的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摆在人们面前,那便是,企业间的重复投资便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不可逆的步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地造成大量的质量资本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局面,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都是由于企业间的相互竞争造成的,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不同企业的固有资本质量、能量的丢失,资本价值的却失。显然,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了。

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往往是以股金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于是也就极易造成这些企业股票市值的潮起潮落。这是因为,他们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的消费需求,根本用不着别人对他们怎么样,他们资本就已经自己在缩水了。或许,在一定时期内,他们的股票的市值仍然坚挺,但肯定是经不起大风浪的。如果有人买了他们的股票再马上把它卖掉,那么灾难便会自然而然地降临到企业的头上。

反之,如果企业之间能够构建起联盟呢(企业并购是这种联盟的初级形式)?当然也就可以避免因企业竞争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重复投资的资本物质形式已经不再具有资本性质而成为资源)。如果企业并购这种形式,能够扩大化而发展为产业联盟呢?其意义不就越发的巨大了吗?其实,产生于我国和世界各地的各种产业、行业协会,就已具有这种性质。欧佩克即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其特征更加显著。

毫无疑问,上述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对劳动者、企业有利,而且势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从表面上看,这种联盟似乎发生于不同资本拥有者之间,是资本与资本的联盟,实际上,在那儿起作用的,是广义资本即可以转化为资本的资源!剩余劳动、剩余生产能力不是一种资源?而企业、产业联盟形成以后,不仅能够节省下来大量的不必要的投入?而且可以同时可拥有对方的市场。

(二)“市场联盟”使大量经济社会资源具有了广义资本性质

如不能给物质提供一个条件,不要说经济事物,就是细胞核、原子核同样不会产生聚变。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具有核心地位的市场经济联盟的出现,才为聚变经济模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为在具有核心地位的市场里,隐藏了大量的不为人知的经济资源,而聚变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核经济结构的聚合。

1、“市场联盟”的形成可以使经济资源资本化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发生在东南亚的那场金融风暴,是不能把责任都推到索罗斯个人头上的,索罗斯毕竟是资本的拥有者,像其他资本拥有者一样,他也不希望让自己的资金贬值。反言之,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没能为他们的资金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去处;如果生产多少产品就销售出去,而且也能够在销售中货币巨额利润,我想,他们也不愿意做,让东南亚各国爆发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事。

回过头来想想,在那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企业、政府,难道就没有责任了吗?你们为什么生产出那么多的过剩的经济物质?你们为什么制造出了那么多的经济泡沫?就算索罗斯不来捅那个泡沫,到了一定的时候,它自己难道不就破吗?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提前预知事态的发生?你们那些个所谓的经济学家们都跑到哪去了?为什么不能为你们的政府当好这个参谋?

在裂变经济学中,笔者曾经阐述,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产生经济裂变,就是由于可供经济裂变的“可裂变物质”过多。这些东西不是别的,正是资本过剩和因资本过剩而形成的生产过剩。试问,过剩的资本、生产能力是什么?毫无疑问,它们就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放射性物质”,当然是能量过剩的一种表现。当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放射性经济物质”。如此,是否可以说,我们对这些放射性物质就没有办法了?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既然“放射性物质”能够索罗斯、麦肯斯等人利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提前利用?大家知道,同样的核燃料既可以制造原子弹,也可以用于核电厂的呀?再说,当索罗斯抛售印尼盾和泰铢的时候,东南亚各国为何不能“反利用”?至少,防范措施如果得当,可以调集大量的国际货币与之对应!那样的结果,受到损失的不知道是东南亚各国,也不知道是索罗斯等人!如再1998年4月,香港政府对蓝筹股的主动干预,不仅避免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索罗斯吃了苦头。

以上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金融市场都会发生经济裂变,而只有没有做好准备的金融市场才或许会发生经济裂变;以上也说明,发生经济裂变的根源在于在市场中蕴藏了大量的、使经济裂变得以产生的“放射性经济物质”;以上还说明,如果提前就能够把这些东西管理好,经济裂变不仅可以避免,而且也可以转化为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经济资源。当然也有前提,那就是不能把市场联盟当作一种“摆设”。怎么办呢?笔者以为,就是能够提前将这种资源资本化,即把它变成一个企业性质的“金融经济体”。

2、“市场联盟”的形成可以使社会资源资本化

当资本运动受到其自身极限、市场空间的制约时,它就需要做冲破制约的尝试。然而,它有往哪里冲刺呢?在生产过剩的前提下,它只有向地球以外的世界冲刺,否则它就难以逃脱成为“资本资源”的厄运。这里面有三个含义:第一,传统资本的统治地位将被非传统资本所取代(主要是指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第二,人类有可能把开发的臂膀伸向地球以外的太空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主要是指太空技术、生物遗传基因技术和信息技术产业);第三,如果实现不了上述,那就只有转化为“资本资源”。

至少,在资本过剩的前提下是这样的。其实,这种趋势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似乎只有时空中才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它也能够消耗掉更多的资本物质。比如,不管人们有多少资本,一旦投入到太空技术研究都会感到不够用。尽管如此,也不是从太空中去生产,然后在把从太空中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到地球上,卖给地球上的人。为什么?因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一些只想挣“地球人”钱的人。

最近,听说有个国家要到太空中去建太阳能电站,然后通过微波方式传回地球。虽说这还是个计划,但如果能实现,那也不一定是件好事,那样将会更加重“地球人”的生产过剩。当然,这不是说有人准备到太空中去兴建电站绝对就是一件坏事。就目前而言,地球上的电力资源尚处于短缺阶段。生物、信息技术的开发均属于新兴产业,具有结构经济性质与意义,还应该提倡,但肯定会加重生产过剩。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资本拥有者是收入必须要大于支出的人,绝不是想赔钱的人。这样一来,势必就会造成总消费低于总支出的状态。于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货币的贬值就成为消除那个差额的唯一手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是哪个国家,20年前的10万元钱,一定比现在的20万钱还要值钱。这是因为,如果货币不贬值,那么企业的利润、国家的税收就没有地方“变”出来。

如此,为什么非要采取这种方式解决问题?能否想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当然可以,那就是能把蕴藏于企业、市场和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隐性亏损资源”给挖掘出来。于是,在职工工资、企业销售收入、国家税收基本不变或略有递增的情况下,实现国家、企业、个人的多丰收。不要忘了,我们不仅拥有大量的质量资本、能量资本,而且也拥有大量的质量资源、能量资源。资源乃资本之源也。

试想,如果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消失了的那些财富现在依然存在,那它们不都可以转化为购买力吗?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生金融危机与不发生金融危机相比,自然就是将资本转化为资源的过程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2731.html

更多阅读

《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四章(一)

系列专题:《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4章 改变模式心态创富——商业成本何以优于人情成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羡慕都市生活,但是在都市里,商业成本远远低于人情成本,因此创业概率更高,生活方式更自由,如图4

《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三章(一)

系列专题:《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3章 世事如棋人情非纸——人为什么要同他人做交易靠人情维系的商业交易导致了保险职业道德的严重衰败,它预示着这个行业的重大危机迟早会发生,如图3-1所示。图3-1保险危机◎平民社

声明:《魔鬼经济学1 4pdf微盘 《聚变经济学》第4节(1)》为网友青春微凉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