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对宏观经济和分配的影响
中国将其货币升值了2%,同时改变了汇率制度。更强势的人民币减少了中国公司的出口吸引力,同时降低了进口成本。这样会降低出口增长和提高进口增长。然而这种“支出转换”的效果在中国却相对温和,使升值对于对外经常帐户的影响很有限。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尽管国内供应链在迅速扩展,但出口中的进口成分仍然很高。此外,投资品、原材料和半成品,而不是消费品,构成了中国进口的主体。由于对这类进口的需求其价格敏感度较低,因而支出向进口方面的转换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强势人民币造成出口增速减弱,以及不利于可贸易部门吸引投资而使得竞争力减退,很可能导致投资增长和国内总需求降低。在中国,后一种效果很可能相对更重要。国内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引起的进口减弱,会部分抵消货币升值带来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的效果。因此,与工业化国家比较,在中国,支出减少的效果很可能比支出转换更加重要。
借助于一种宏观经济模型来评价其经济影响。这种模拟的结果只是说明性的,因为这些结果依赖于模型中的参数,而参数是根据经验来假设或估计的,其中包括进出口对于价格的弹性系数。我们的模拟表明,人民币升值10%会在第一年降低GDP 增长率约1 个百分点,第二年的降幅在0.5 到2 个百分点之间。它也会减少经常帐户盈余,减少幅度第一年相当于GDP 的0.5%,第二年相当于GDP 的0.2-1%(相比之下,有人预测在2005 年将出现大约相当于GDP5%的经常帐户盈余)。尽管这些数据只是说明性的,但它们表明,假定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变,足以消除对外盈余的大幅度人民币升值将会是实质性的,将对国内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对一种强势货币从侧面以相关政策弥补其不利效应,比如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弱化其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大其对对外盈余的冲击。
除了影响宏观经济外,汇率变化在分配领域也具有意义。这主要是通过影响实际收入(的不同成分)的相对价格变化来体现。关于汇率变化对典型的城市和农村家庭的影响,有一项以Chen and Ravaillon (2004)提供的方法论为基础2/的估计表明,由于家庭收入和开支中只有较小部分受到可贸易品价格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是温和的3/。城市家庭从工资中获得其大部分收入,部分来自于净转移支付和资本收入。因此,只要总体价格水平的下降幅度超过工资,而这是很可能的,他们就可能在升值中有所收获。对农村家庭而言,工资占收入的比重低得多,而一部分农作物的现金收入受到可贸易品价格下降的影响。结果,即使他们现金消费的价格下降了,但估计他们的实际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影响是对“典型”的家庭而言,并不能概括对农村贫困造成的全部冲击。来自农村的人们很可能在从事出口工业中的边缘性工作。升值导致的这些工业行业中经济活动的减弱,对减慢减贫进程的影响可能超出那些数字所反映的程度。在制定应对政策时应该考虑到汇率变化对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