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近日,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陕西省分公司之间发生武斗,事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您认为这一事件反映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林伯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说白了就是地方电力企业和国家电网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电网希望能够把电网行业垄断和统一,从而扩大企业规模,但地方电网希望能自己解决地方上的供电问题,从而调动地方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这是利益的冲突问题。
从根本上说,这还是体制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电力输送实行全国“一张网”的自然垄断格局,不允许有两张网在那里。现在出现了两张网,必然要打架。
时代周报:从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电力体制改革以来,至今已十年。对于十年的电力改革,业内评价不一,你如何评价这十年电改的成效?
林伯强: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失败了。几年前我在《南方周末》发文章说“现在言败还为时过早”,目前看来,可以比较明确地说电力体制改革是失败了。
当初对电力改革的设计有明确的16个字: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需要明确的是,前面的12个字最终是为后面的4个字“竞价上网”服务的。
反过来说,假如电力改革的目标不是要“竞价上网”的话,那前面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做来做去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看不到改革的好处在哪里,是效率提高了?消费者的整体电力成本下降了?还是电企比以前更赚钱了?
相反,看到的全是成本,比如最初的国家电力公司,变成了四大发电公司、两个电网公司、几套班子的领导,多出来了一些领导,多出来了几幢大楼。
时代周报:这是不是说电力改革不彻底呢?
林伯强:也不能这么说。电力改革确实在改了,但达不到原先真正想到的那个境地,就造成了现在电力改革长期的停滞不前。
很多人说,如果不先做前面“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这12个字的话,怎么实现“竞价上网”?这个我同意。但是,做后面的四个字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所以,电力改革必须要有决心,要有时间表,泛泛地讨论电力改革,没有意义。对公众而言,电力改革需要有好处,没有好处你改什么革?
时代周报:那电力改革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林伯强: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主要是大环境和配套改革的问题,包括两个:价格机制和准入机制。价格必须是能够动的,市场经济最关键的就是价格,我们现在的电价是控制的。
还有就是准入问题,电力投资目前不是靠市场引导,而是靠政府引导。绝大多数是国有电力企业,都想把规模做大。地方政府的投资动力也很大,反正是国有电力企业,银行也不怕,电力行业贷款通常不成问题。如果不进行抑制,中国电力过剩的危险比短缺要大得多。所以,必须有一个部门对投资冲动进行抑制,这就是发改委。
发改委审批又存在什么问题呢?投资者不是根据市场价格信号走。政府却又难看清市场,在电力过剩时可能批得很少,会导致短缺;在电力短缺时可能批得很多,又导致过剩。大短缺、大过剩的危险始终存在,从效率上讲,这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危害。
此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电力体制改革当初过度重视从西方国家照搬现成的模型,这值得反思。此外,中国是否要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采取单一改革模式,也值得讨论。
时代周报:不少人认为,现在电力改革进展缓慢,是因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国家电网一度被质疑垄断,从而影响改革进程。
林伯强:我觉得人们对电力改革阻力的判断简单化了,很多人说是国家电网的垄断。国家电网公司确实要被改革,但这不是关键的阻力。
当初国家电力公司能被拆,现在国家电网还能拆,国企有什么难拆的?真正要拆掉还不是一个文件的事情。
国家电网的强势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吗?如何拆分,分了又能怎么样?即便输配完全分离了,还是两张继续垄断的网,无法形成业内竞争,电价的定价还是做不到公开透明。
利益集团会利用各种方式影响改革,但不能高估其影响力。改革的主动权仍在中央政府手中。
如果高层认为拆国家电网也没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拆?我一直在强调,拆其实很容易,但必须问,为什么要拆?高层也在问:为什么要拆国家电网?
归根结底,高层对电力改革的决心还不够。改革只能来自高层的决心。
那么,高层为什么不敢下决心?因为改革会有成本,如果没有一点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做就是了。如果有成本,谁为这些成本买单?
老百姓对电价特别敏感,电力大幅度短缺,这两个都是政府要考虑的宏观问题。比如电价要上涨几角。能涨吗?老百姓不买账了怎么办?比如大面积的电荒要出来,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些都是高层要考虑的问题,可能也是最关键的顾虑。
时代周报:电荒的影响有这么大?
林伯强:当时的改革方案是跟国外学的,但其他国家不存在发改委的问题,发改委很强势,把价格捏在手里,怎么办?
前几年电力是过剩的,现在电力是短缺的。在电力短缺的局面下,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问题。
出现电荒跟价格有关系,所以我一再强调价格机制是个大问题,否则电荒就不太可能存在,发电企业大面积亏损,怎么发电?
电荒的背后必然会导致改革的倒退,现在政府解决电荒的措施,很多都是很短期行为,为了解决短期的电荒问题,政府会出现很多很搞笑的事情,通常牺牲的是长期的改革利益。
电力短缺的时候,永远是短缺最重要,改革会靠边站。现实中能做的又不是很多,改革如果不具备大环境,设计来设计去,就会很困难。电荒存在,就不能改革。反之,电荒又会导致出现反改革的力量。
对电网公司而言,它不愿意改革,对地方政府来说,它也不愿意涨电价。电力改革只有中央政府才有兴趣,其他都没兴趣,这些就是所谓的改革阻力。
时代周报:你的意思是电力改革跟房地产调控一样,政府被绑架了?
林伯强:也不是被绑架了。高层对现阶段电改主要关心的是保障供电。很怕出问题,如果一旦大面积出现缺电问题,怎么收拾?改革会不会造成大面积缺电?有没有这个可能?我认为是有这个可能的。
电改在现阶段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和设计,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电力改革?如果改革,是不是需要一个具体的步骤,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和时间表。
可以说,电力改革是整个改革事业的一个缩影,我们过去对改革的阻力考虑过于简单化了。
时代周报: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应该怎么走,你有什么好的药方?
林伯强:开什么样的药方,要分清主次。无论如何,症结在什么地方,必须从这个地方下工夫,否则瞎干的话,没有意义。
对于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以单一模式进行改革,而采取多种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试点。不伤筋动骨地做些试点,进行区域性、部分的改革是可以的,即使失败了,也只是在某个区域、某个部分失败了。
比如在价格方面,政府应该有个思路:能不能有局部的松动,只要愿意有局部的松动,很多方面都可以探索。
我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往下走,大动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小动作得不停地做,比如进一步完善电价,使电价水平更加合理,使电价结构更加合理,再由电价结构影响电源结构。
对于中国电力行业来说,在基本改革配套缺失的情况下,不必急于求成,如果能把某一方面做好,成效就非常可观了。
改革不能意气用事,我最怕的就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改革而去改革。谁来负担改革可能带来的损失。
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改,电改的许多界定也应该重新厘清,比如电力设备是应该作为电网主业保留,还是作为辅业剥离出去,如果剥离出去,是不是同样存在垄断,还是从一个垄断公司转换为另一个公司的垄断。
事实上,我个人对后续的电力改革是并不乐观。我在想,是不是等过了2020年后,电力改革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了,那时老百姓的收入上去了,对电价没有那么敏感了。此外,到时候可能用电量也大幅下滑了,也许会出现电力过剩的局面。
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来搞电力改革了,再加上高层的决心,电改可能就能够真正深入下去,至少我目前是这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