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价值场模型的建立》·《聚变》第三章(摘要)
第三章
聚变经济学的创立
有人说价值是经济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并非正确,它否认了或者说忽略了包括管理学在内的其他科学创造价值的能力。其实,价值是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在内一切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一切科学可以说都是为了创造价值而生,并因失去价值而亡。如此,怎样能说,价值只是经济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而弃其他科学于不顾?本文,将从经济聚变的角度,全面阐述“价值聚变”原理。
如此,笔者是否在说,聚变经济学试图将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价值“统一”起来?是的,可以这么认为。笔者以为,价值并非仅仅由劳动创造,非劳动创造的价值普遍存在,而劳动,无非是创造了“劳动价值”而已。至少,人们应该承认,劳动的产生,须脑细胞、体细胞等自然物质支撑,就是说,正是由于有体脑细胞存在,才使劳动价值的产生有了物质基础及可能性。如此,怎能说,劳动是价值“唯一”?
如此,谁有能说,支撑劳动行为的人体细胞的消耗,不具有创造价值的属性?或许,有人说,哲学上的物质不同于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意义上的物质,讲的是一种存在。其实,这种认识,就更加不正确。哲学充其量就是一种认识论,认识上的物质,怎能超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质形式?如果哲学上的物质讲的是非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物质,那怎么能谈“世界观”?把哲学物质当作“存在”就更站不住脚。
存在有三种:第一种,实物存在(包括看不见的存在如能量、力)和不存在(不存在也是一种存在如真空);第二种,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的存在,原理不是一种存在;第三种,人类对存在和存在原理的认识(知识)。试想,如果哲学上的物质讲的是“存在”,那不就“乱套”了?何谈物质、意识对应?
毫无疑问,存在的虽然不一定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是客观的、有价值的,哪怕是“反价值”存在。“反价值”也是价值,而价值的正、反,势必与不同人对它的认识有关,才产生了“正”与“反”的差异,但不能因此而否认了存在的价值属性。如此,谁能否认,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中蕴涵的“非劳动价值”属性?否则,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为何要不断地更替、演化呢?
社会制度的存在形式与状态是由经济制度的存在与形式决定的。关于这一点,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在全面介绍聚变经济理论之前,笔者有一点认识或者说心得须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那就是,纵向发展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可能就要被,横向发展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所取代;或者说纵向发展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要与横向发展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交替、渗透、制约在一起发展。
这显然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认识、新的见解。大家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相互对应的四种经济形态、社会形态。那么,在此之后,人类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将会如何对应?
笔者经过对人类历史的研究发现,这种纵向对应的关系,可能要被一种横向对应的关系取代,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将出现一种纵向与横向相互渗透、交替发展的全新状态。如果要问为什么?这是因为:在资本经济制度之后诞生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而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是经济的结构性。
或许有读者会问,经济出现了结构性,与人类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对应关系的变化,又有什么关系呢?怎会影响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对应关系呢?这是因为,结构经济属于质变经济,而非结构经济则属于量变经济。没有看过前几卷书的读者,或许搞不明白了,这怎么突然牵涉到经济量变、质变问题?
笔者以为,凡是牵涉到事物结构发生变化的,都属于质变的范畴。试想,一个事物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不是事物本质的变化,难道还是数量变化?由于经济聚变是两个核经济结构的聚合,所以它是个质变过程。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经济聚变,其实也就是时时刻刻,在对经济事物进行质变的改造!
当然,质变往往是从性变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组成结构的物质的性别,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其本质也就会随之而发生变化。比如,当一个原子丢掉或得到一个电子时,那么原子就不再是原来的原子而变成正离子、负离子。离子当然不是原子,虽然从更高的层次上看,离子、原子,均属于基本粒子。
关键词:经济聚变现象、经济聚变、狭义价值、广义价值、狭义价值、绝对价值、聚变价值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