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和百度的传奇故事
唐化军
2000年年初,料峭寒冬的北京,31岁的李彦宏怀揣着硅谷获得的风险资金和好友徐勇一起,回到了北京,开始了他们的梦想之旅——创建中文搜索引擎。作为一家非常小的互联网公司,百度开始了前进。此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因为与新浪、网易和搜狐相比,百度还是那么微不足道。经历了新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洗礼,也经历了百度盈利模式转型的阵痛,五年时间里,李彦宏和他的团队依然坚持。
2005年8月10日晚上,从美国归来的李彦宏在首都机场受到媒体的热烈欢迎。鲜花、掌声、镁光灯……媒体将所有的热情倾注到这位互联网的新贵。因为5天前,这位年轻人和他的团队在美国纳斯达克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奇迹。以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Piper Jaffray为主承销商,百度通过发售代表A类普通股的美国存托凭证(ADS),成功融资1.091亿美元。这一天,美国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不间断地打出“欢迎百度”的字样。从发行价27美元,到第一笔成交价66美元,然后到最高价151美元,百度的收盘价锁定在122美元。百度(纳斯达克代码:BIDU)成为了第一个在首发日价格上升幅度最大的非美国公司,百度的股价表现震惊了华尔街。
从刚回国的默默无闻,到今天拥有的财富和名声,李彦宏只用了五年。五年时间成就了一个备受纳斯达克投资者喜爱的互联网公司,也成就李彦宏和百度团队的财富与名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这句话来形容李彦宏此时的心情可能再恰当不过!中文搜索引擎的新模式给李彦宏带来了亿万身价,也给他带来了名声。我们这里关心的是,新的商业模式如何让百度在五年时间获得如此巨额财富?上市之后的百度如何保持现在的风光势头?年轻的李彦宏、年轻的团队,面对如今的明星“百度”何去何从?
一,李彦宏的创业之旅: 百度的诞生
19岁背上行李离开山西阳泉到北大读书,23岁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当时看来,李彦宏走的是一条非常普通的道路。归国之前,李彦宏一直在硅谷工作,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硅谷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的资深工程师。谁也想不到,以后的李彦宏会成为身价过亿的明星。
2000年1月,31岁的李彦宏携带Peninsula Capita和Integrity Partners两家风险投资公司12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超链分析”专利和创办中文搜索引擎的点子,协同好友徐勇回到北京,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创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百度从此诞生。
为了规避我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政策规制,百度形成了一个形式上比较复杂的组织体系。通过相应的资本和契约安排(控股和商业合作协议、运营协议、许可证协议、代理协议和技术咨询协议、股权抵押协议、期权协议等等),李彦宏的百度是如此运行:
契约安排,包括商业合作协议、运营协议、许可证协议、代理协议和技术咨询协议等
契约安排,包括代理协议、股权抵押协议、期权协议、运营协议、贷款协议、授权书等
图一:百度的组织结构
创业初期,李彦宏设想的百度主要是依靠给一些大的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务而获取赢利;但是,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灰飞烟灭,当几大门户网站的生存都成为问题之后,百度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务的盈利模式被击得粉碎。如何实现盈利模式创新成为百度必须面临的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问题。
危机时刻,竞价排名(P4P,Pay for Performance)这一从未有过的商业模式诞生了。在李彦宏和百度团队的努力下,百度首创了一种对于互联网盈利非常关键的商业模式:竞价排名。所谓的竞价排名,就是根据价格的多少,决定在针对某个关键字进行的搜索时结果的排名先后顺序。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仅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潜在客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竞价排名成为了“玩得起得营销”。作为一种突破性创新,竞价排名给百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到目前为止,竞价排名已经成为百度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到百度收入的80%。其他为百度带来收入的还有软件检索和网络广告、固定排名三大业务。
这样,通过盈利模式的创新,李彦宏和百度顺利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和互联网泡沫破灭初期的痛苦,也逐渐步入正轨。2000年,通过风险投资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 L.P和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 L.P.的继续注资,百度的业务不断发展,公司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到2004年第一季度,百度终于扭亏为盈,当年实现盈利1200万元。2005年第一季度,百度更是实现盈利250.1万元,和2004年第一季度的103.8万相比,盈利上升了140%。资本市场看重的是公司的未来,只要公司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并给投资者带来回报,投资者就会对公司予以热情的追捧。百度在此时在纳斯达克上市,可谓正是时候。
表一:百度的营运收入
这样,短短五年的时间内,李彦宏和他的团队以睿智和魄力再次书写了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抢潮”,这是人们对于百度的普遍评论,也许,这样的话用在李彦宏身更合适。31岁创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37岁百度上市使其成为亿万富翁,年轻的李彦宏创造了互联网时代的有一个奇迹。知识改变命运在李彦宏身上得到充分实现。
二,李彦宏的核心团队:2000期权计划
百度不是李彦宏一个人建成的,一个成功的IT公司的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团队在支撑着它的运作。为了构建百度的核心团队,百度2000期权计划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创业之初,如何激励团队努力?如何让员工共享公司未来的成长?李彦宏自有他的打算。百度成立之初,李彦宏就引入了硅谷盛行的期权激励计划。据说在创建百度之初,李彦宏就给当时的员工打气,命令“要让前台员工都持有公司股票”,这就是股票期权。
其实,对于百度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而言,其发展严重依赖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效率的发挥,例如核心技术的开发、盈利模式的拓展、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如果不能激励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发挥潜能,百度的发展效率必然受到损失。而且,在搜索引擎公司里,员工的价值非常重要。如果百度的核心员工跳槽加入竞争对手公司,百度的实力将受到严重损失。如何在竞争格局多变的搜索引擎市场中留住公司的核心管理人才?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如何对百度创业团队的卓越贡献给予回报?2000期权计划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
所谓的期权是股权激励形式之一,它是给予期权持有者这样一种权力:持有者可以在规定时期(行权期)内以约定的价格(行权价)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份(此过程称为行权)。期权持有者的收益就是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价差。如果行权日的市场价低于行权价,期权持有者可以选择不行权。在行权之前,期权持有人不能从中获得任何收益。期权激励的对象适合高科技、创业公司、IPOs公司等等,已经成为现代公司激励机制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形式。
在2000期权计划中初期,李彦宏通过一次性授予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期权来进行长期激励。随后,李彦宏开始分期授予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期权。这样通过期权计划,百度的核心管理层和核心员工通过期权能够在未来获得自己的股权。而且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期权计划,上市之后的百度已经创造了几百个百万富翁。也许,只有在新经济的行业中才可能如此快速的复制着如此多的富翁。知识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承认。通过期权激励,百度形成了一个核心团队。
表二:百度的期权计划份额
毫无疑问,股权激励留住了核心员工,并形成了长期激励。到上市前夕,百度的董事会成员和执行官所占有的股份达到29.5%。而且,百度股权中将有5.5%为普通员工所持有,这并不包括公司高管的股权和前期已经行权的员工持股。现在拥有750名员工的百度,在2004年底时只拥有300人左右,再往前更是只有150人。这样,假定上市后的百度市值为7亿美元(同业比较),通过相关计算,成立时间仅5年的百度,至少有200多位员工因为股票期权而成为百万富翁。李彦宏在五年的时间内,缔造了数百位百万富翁。而李彦宏的个人身价,也将过亿。创业企业家的企业家才能得到了回报,创业团队的艰苦努力也得到丰厚回报。百度的核心团队,将在股权激励的计划下,续写着百度的传奇故事。
上市后的百度,其董事和执行官共同持股29.5%:CEO李彦宏25.8%、技术副总裁刘建国1.1%,首席财务官王湛生1.1%,首席运营官朱洪波1%,副总裁梁冬0.4%。同时,公司的其他员工持有5.5%的股份。这样,管理层和员工持股也能够形成一种持股文化,形成公司内部的平等和稳定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能够促使百度管理团队和员工努力工作,为将来期权行权时将“纸上富贵”变成真金白银。
三,李彦宏能否续写传奇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功融资1.091亿美元(多出招股书中预计融资数额达2000万美元)。百度首日股价走势也震惊了华尔街:发行价27美元,第一笔成交价66美元,最高价151美元,收盘价锁定在122美元。百度接下来的股价走势也比较平稳,如下图所示:
图二:百度的股价走势
毫无疑问,李彦宏是比较满意的,因为百度买了一个好的价钱。而且百度的价格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于百度的喜爱。但是,资本市场是向前看的,投资者关注的是百度的未来!或许百度现在的风光确实如外界所言:百度是沾了Google的光,投资者购买百度的股票仅仅因为百度被称为‘中国的Google’,或者有传闻称Google将收购百度。但是,一旦百度将来的表现不如市场预期,一旦百的在竞争中失利,百度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弃。届时,李彦宏头上的光环也将淡去!
毫无疑问,未来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将面临恶战:随着李开复加盟Google之后,Google加快了在中国抗击百度的步伐,尽快弥补自己在渠道上的短板。同时,随着新浪的“爱问”、搜狐的“搜狗”的推出,网易、腾讯新的搜索服务的即将推出,中文搜索市场剧烈的竞争局面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届时,将会有好几家公司瓜分这个市场。百度还能保持中文搜索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吗?百度还能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吗?百度的盈利模式还能取得突破吗?一旦百度的行业领先优势丧失,在这个“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搜索引擎市场中,百度终将找到投资者的抛弃。因为资本市场是势利的,即使你曾经贵为明星公司,一旦业绩下滑,终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弃儿。
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投资者的压力,即使是创业者也可能被市场抛弃。尽管百度在中文搜索引擎内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渠道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Google相比,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创新理念,百度依然无法望其项背。6月30日,Google的CEO埃里克·史密特在三周前秘访百度公司,更是引起人们的好奇:上市后的百度,会不会被被庞大的Google收入囊中?李彦宏也感觉到了来自资本层面的压力,选择了决不放弃、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设计了“不同表决权股份结构”(Dual Class Share Structure)的反恶意收购计划,也就是“牛卡计划”。在“牛卡计划”中,两种不同的股份具有级别完全不同的投票权。其中,原始股东具有极大的投票权,包括董事选举和重要的公司交易(如合并或出售公司及公司资产)。这样,这种“集权控制”能防止恶意收购。这样,Google想收购百度的计划将不可能实现。但是,百度依然能顶住Google的压力吗?毕竟发展中的中国市场是任何跨国公司都不想放弃的市场。
面临着竞争的压力,百度成功在NASDAQ上市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李彦宏要走的路还很长。当Google的股价已摸高至300美元的时候,百度这一“中国Google”能否延续它上市之初的风光?李彦宏还能够保持他给予NASDAQ上总多投资者的美妙期望?一切都很难判断。因为,在以创新致胜的互联网市场,领先者要保住自己创新的优势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李彦宏他们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