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刊记者 王春梅 杜亮 《中国企业家》:您在来深发展之前,曾经操刀韩一银行的改革,它和今天改造深发展,难度有什么差异? 纽曼:在接管韩一银行时,他们大部分的坏账是政府接管、或者担保了的,所以不需要处理大量的坏账,也不需要面临资本约束的问题。深发展当时的盈利能力非常弱,还有它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好的贷款比较少,跟这个银行的规模是不成比例的。另外银行的零售业务也几乎没什么发展。所以我们当时的重点是重塑零售银行,几乎是从零开始。在所有我合作过的银行中,深发展是遇到问题最善于改变的银行。大家很理解我们需要变革了,董事长说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每个人都会给予全力的支持。 《中国企业家》:与其它同行横向比较,您认为深发展在哪些方面领先于其它同行,或者能和它们区分开来?

纽曼:每个银行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数字方面,我们行今年做的尤其突出的是存款方面。还有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是资本充足率首次达标。我们的净资产收益率也非常好,可能还没有看到所有银行的数字,但现在看还是不错的。在中小企业方面,特别是贸易融资我们做得也非常好。 《中国企业家》:很多分行的客户经理认为,深发展一直不做政府项目,跟政府若即若离,在当地的金融市场上显得格格不入。你们未来有改变的打算吗? 纽曼:在中国,银行跟不同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做生意都是很重要的。可能我们有些分行在所在城市做得很好,有些不是那么好,在这个领域将来是会进一步加强的,但是会有很多不同的做法。比如,在总行营业部,我们提出财政代收费的业务,以后可能会在全国各个城市推广这个业务。 做不做大型企业业务是一个权衡或者说平衡的问题。这是非常好的生意,但我们银行未来主要的发展还是在中小企业领域。有几个原因:第一,大企业领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规模的银行而言,可能竞争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发展和改变非常快,在别的国家大企业的融资会慢慢地和大银行脱离,自己发行一些票据、或者企业债券。但是中小企业总是需要银行的融资渠道的。中国有成百上千万家非常好的中小企业,有些老板是非常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我们一直希望为他们提供其更加需要的帮助。 《中国企业家》:外界评价新桥对深发展缺乏长期的固定资产、IT方面的投入,您怎么解释? 纽曼:我听过这样的批评,但那不是真的。其实在我当独立董事时,银行就非常支持长期投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确定步骤。如果你想一次做完所有的事,肯定会出问题。 IT方面的投资也不限于硬件方面。比如,我们有一个电脑程序,每天晚上要花6-7个小时跑完一个流程。有人建议我们要买一个大一点的主机或处理器,但后来我们的IT人员重新改造了程序,只用3个小时就可以跑完了。结果是,没有更换任何硬件,只是人变得更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