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管理人生的策略:跬步人生》
饮食中如果各种食品搭配不当,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酸碱平衡失调。一般情况下,酸性食品在饮食中容易超过所需数量(主食都属于酸性食品),导致血液偏酸,人体出现缺钙症,而且血液的色泽加深,黏度增大,还会引起各种酸中毒症。所以,饮食中必须注意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的适当搭配,尤其应该控制酸性食品的比例。我们可将这种体液酸碱平衡的方法用以下模式来表示,请见图127。 酸碱平衡的模式(图127) 128.注重精力保持体力 ----消除疲劳的模式 生理学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由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所致。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 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低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长一些,这样就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并使血液充分回流到心脏。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科学家发现,一个身强体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量为12.5吨。如果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

实验证明,在疲劳之前休息并补充能量,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我们可将这种消除疲劳的方法用以下模式来表示,请见图128。 消除疲劳的模式(图128) 129.保障养老实施关爱 ----关爱老人的模式 老人缺乏社会关爱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 澳大利亚最近发生64岁的乔治先生在悉尼的公寓中死去一年多后才被破门而入的消防队员发现的事情。在乔治过世的一年里,房东仍从他的银行账户中扣款,政府也继续发给他福利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的65岁以上独居者就占人口的11%以上,而瑞典独居老人更是高达40%,因此,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社区养老模式和养老保障体制,并在照顾独居老人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德国的妙招之一是安排一些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大学生可以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这样,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宿舍的租金。日本东京水道局让自来水公司通过技术手段监控老人的每日用水量,每天向儿女的手机发送独居老人的用水信息,使他们据此在第一时间了解独居老人的状况。美国开发的GrandCare系统使用传感器纪录老年人在浴室、厨房和卧室的活动,儿女们通过个人电脑便可发现家中的异常状况。当然,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替代儿女的亲情和照顾。在这方面,日本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新加坡政府推广三代同居建筑,并对购买者予以价格优惠,促进各家族担当起关爱老人的责任。 因此,关爱老人不仅要从体制上保障,而且要用技术手段来强化,更要从伦理道德上推崇。我们可将这种关爱老人的方法用以下模式来表示,请见图129。 关爱老人的模式(图129) 130.取是本事舍为哲学 ----取舍自如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