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马云有一段广为传播的经典语录:"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三国领袖 第13节: 三国老板◎领袖篇(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4965965352.jpeg)
古语说: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只要向着目标不断的努力,不轻言放弃,成功终究会到来。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大意是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为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和毅力缺一不可。蜀国从开创到巩固,靠的是刘备大半生东奔西走、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这样一种坚强、勇敢、永不放弃和永不气馁的精神。 3. 冒险精神: 必须挥出的双刃剑 冒险精神之所以成为一柄"双刃剑",是指领导人在身处危机中采用激烈手段,就可能招致一生一死截然相反的后果: 成则神来之笔,败则一塌塗地。对任何一个领导人来说,刀锋绝不可能永远被藏起,事到临头必须有所决断。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冒险精神的大时代。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这里展现出了诸葛亮的军事天赋,还有那份"我坐城楼观山景"的潇洒。空城时刻的潇洒,说到底就是大无畏的冒险。在《三国演义》里面,敢于冒险并擅于冒险的不仅仅是诸葛亮,可与并驾齐驱的无疑还有曹操。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埋伏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纵观三国,几次最著名的战役,无不是危急关头,敢冒大风险,以少胜多,成为扭转局面的转折点。官渡之战,曹操击溃袁绍六十万人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周瑜消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巩固江东,确立鼎足之势。这其中都遇到了战还是和、进还是退的战略选择,充满了冒险的焦虑。事实证明,时势造英雄,只有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大时代站住脚跟,成就一方大业。 现代国际企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把这种冒险精神制度化,不仅运用在某一次重大的商战决策中,也不局限于某一位优秀的企业领导人,而是当作国家性的企业精神。据华尔街的观察家们分析,硅谷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出自于"美国文化"--冒险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失败不会被看作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