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诸葛亮出师伐魏,大将魏延献计,请求分兵五千人马,从子午谷出其不意地进攻关中。这一奇袭的计划极具冒险精神,如果蜀军一举获胜,也就实现了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诸葛亮却以"轻敌"为由拒绝,魏延于是大叹:"丞相若听吾言,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因此有"诸葛一生惟谨慎",从而造成战机贻误之嫌。 但从决策的另一个角度看,一旦此计失败,蜀国能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恶果呢?当时的情况是,魏主曹睿即位不久,司马懿被闲置,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夏侯楙掌握兵权,是一个绝好的进攻机会,似乎可以乘虚而入。但是,设想在诸葛亮进军魏国腹地的巨大军事压力下,司马懿只能立即被召回执掌兵权,引发魏蜀之间大规模的正面战争。而这正是诸葛亮必须完全避免的,因为他的计划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在人力物力上远远不能应付两国间的决战。 所以,兵出子午谷若作为一次战役来看,虽然有赢的可能性,但那也只是局部战役的一次胜利而已,不但不能因此一举击败曹魏,反而会激怒这头巨兽,迫使它展开殊死较量。因此从整个局势出发,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他看到了这把双刃剑既可能有所斩获,也可能伤及自身命脉,以一支弱势的军队盲目挑战,决不能去和强大的对手决一生死。所以,宁愿采取保守的战略按步骤推进,而不是采取冒险一搏。 常言说,无水不通船。没有冒险精神,永远无法取得任何重大的辉煌。但是冒险精神绝不是低能者的游戏,没有老谋深算,反而容易掉进贪功冒进的陷阱。 4. 沟通艺术: 不要让坦言者受伤害 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和其他艺术一样,要掌握一些基本功,也要守住一些心中的底线。对于领导者的沟通艺术,基本功是两样--真正地倾听,充满好奇心地提问;底线是一条--永远不要因为说出了真话而伤害说真话的人。
![报告老板三国演义 第16节: 三国老板◎领袖篇(10)](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4913447948.jpeg)
曹操是一位最懂得沟通艺术的顶头上司,你不得不承认,他很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还深得有问有答的互动要领,也比任何人都明白"不要伤害坦言者"的禁忌。可惜从《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的曹操,却是一个屡次冲出这条底线的犯规者。 第二十回,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刘备立刻攀住了他的臂膊,关羽更是当面跪下。刘备急劝道:"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说:"关某一向知道文远是忠义之士,愿以性命担保。"曹操的反应也很快,掷剑而笑,自我解围地说:"我也知道文远忠义,所以才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亲自为张辽解开绳子,并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穿上,再领到上座。结果当然非常美好,各方满意,张辽感动得无以回报,于是投降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