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有一个18世纪法国的启蒙哲学家讲过的故事,也许能给企业经理人一些启示。一头驴子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它到处寻找吃的东西。这头驴子很幸运,很快发现左边和右边都有一堆草可吃。于是它到了左边那堆草边,可审视一番后觉得没有右边那堆草多,所以饿着肚子跑到右边去吃。到了右边以后又发现没有左边那堆草的颜色青。想想,还是回到左边去吧。就这样,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这只可怜的驴子,最后却饿死在途中。 人们将这种选择上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为"布里丹效应"。企业在指挥决策过程中,"布里丹效应"并不鲜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海中,一个企业要想避免陷入布里丹式漩涡里,就必须具有决断力的领导者把航,让企业直驶胜利的彼岸。决断力要求企业领导人具有快速判断、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行动及快速修正的综合能力。 具有决断力的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往往具有明显的攻击性。2000年深圳彩电峰会以后,四川长虹似乎选择了沉默,但过了半年后主动出击,一下子向市场推出了10万台精显彩电,令消费者眼界大开,让竞争对手措手不及。 决断力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快速行动上。看准了的事必须马上就干。2000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设立了自己的工厂,并把营销中心放在纽约,设计中心放在洛杉矶,通过在当地进行融资、融智、融文化,力争形成本土化的美国名牌。如果只是空喊"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而实际上总呆在国内半步不动,那么永远也走不出去。 决断力也要具有灵活性。现代企业决断的频次增加了,同时决断的难度也增大了。企业管理环境的不同,企业领导者决断的方式也就不同。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在美国做投资决断,就要把在国内成功的经验统统放在一边。如果照搬在国内的经验就什么事也不会干了。必须因地制宜,这自然要求每一个决断都是不同的,都是全新的。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一个悖论是: 信息制造的低成本导致了信息分析的高成本。企业面对信息化浪潮时,也就必须面对这一悖论。破解这一悖论的关键在于: 专业的智业公司作为外脑介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充当企业的"信息分析师"的角色,起到了企业"信息防火墙"的作用,并通过过滤无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专业化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情报和结论,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咨询。所谓"外脑",可以是本企业、本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外部的专家学者;可以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企业的普通员工;可以是顾客,也可以是供应商。总之,只要他对决断的问题熟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以成为"外脑"。
![老板三国演义 第23节: 三国老板◎领袖篇(1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4736298131.jpeg)
在领导者的决断能力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旦决定作出,就不能轻易改变,更不能随意放弃。目标确定以后,就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去实现它,避免任何反复不定的举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能否一如既往地贯彻下去,就取决于坚强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