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可能是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往外跑,这里面也可能是表示尊敬,因为按照古代礼仪,光脚见面是向对方表示敬意。后来曹操完全控制了汉室朝廷,汉献帝为了表示对曹操的尊敬就给他一个特殊待遇,允许他带剑穿鞋上殿。曹操光脚见许攸,显然是表示一种礼贤下士的态度,对特殊人才的特殊尊重。但是,许攸的好运并不长久,很快他就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几乎是糊里糊涂地被曹操手下的大将杀了头。 许攸到了曹营之后,一共给曹操献了两计,除了上边那条火烧乌巢的计策,还有一条水淹冀州的计策。冀州攻下来之后,曹操进城了,许攸因为是曹操的老友,就喊着他的小名,吹嘘自己的功劳。可惜的是,曹操并未及时纠正他的骄纵,只是哈哈大笑,什么也没有说。这个态度使得他这个恃才轻狂的毛病进一步发展。接着,许攸见到得胜的大将许禇,更加无所顾忌起来,竟然被这个武夫一怒之下夺了性命。事后曹操还是表现出了爱惜人才的一贯作派,大为惋惜,深责了许禇,下令厚葬。但对许攸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从许多事例来看,曹操确实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不仅是老友能直呼小名,就是痛骂他的人,也能容纳身边。袁绍曾请笔杆子陈琳写过一篇讨伐檄文,陈下笔千言,从曹操的祖宗骂起。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但是,这只是对秘书一类的文职人员,对于许攸这样的谋士,却大多是好见不好散。比如杨修,也几乎是由于曹操的一再纵容而导致被杀。如果曹操能够更好掌握批评教育的方法,他的旗下还会平添许多改造好的干部人才。

曹操是网罗人才的超级玩家,最终也因此成为超级赢家,他在这方面的热情之高、范围之广、收获之杂,在三国中无人能出其右。对曹操来说,英雄不问出处,抓住了实力才是真的高明。所以,曹操对人才的爱惜,主要表现为得到人才之前的求贤若渴,这个时候他对有用之才的心理是一种爱慕。然后在人才的使用上,他也能做到尊重、倾听,甚至人家犯了错,造成事故,也能以宽容之心处理。但是,如果从爱惜的完整含义上看,尊重、宽容以至爱慕,都只是基本的要件,对于高级人才来说,其实是最低水准。更深层次的爱惜,一定要考虑到人才毕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好友知己,而是处于工作系统中的一个有作用有功能的相关环节的特点,就需要特别关心人才在这个系统运行中能够不受损害。当然,这不是简单指来自系统内部的竞争倾轧所造成的损害,而是人才常常因为自己的某些性格上的缺陷而给自身招致灾祸,甚至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