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对于深谋远虑之才,他们属于组织内从事战略、策略研究的人才,即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小事糊涂,大事清楚。策略性人才必须在策略取得成功时才显现出其聪明才智。聪明的管理者重用这种人才,但同事、下属刚开始往往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歧视,管理者必须信任、坚持对这种人的任用,坚定不移采取这种人才提供的策略,最终必然取得成功。 对于灵活机智之才,他们是典型的善于迎合现实需要、见风使舵的人。灵活机智的人才善于揣测领导和同事的心思,懂得按照他们的意思去为人、处事,一般一开始就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欢迎、赞扬,春风得意。但慢慢突现华而不实的特质,渐渐走向江郎才尽。这种人才最适合从事组织的公关事务。 对于明辨是非之才,他们明辨是非,疾恶如仇。管理者可任用他在组织内从事监督、监察工作。但由于工作性质既严厉又缺少宽容,所以常常招至忌恨、诽谤、诋毁、疏远,这个时候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表现出力挺的姿态,这样监督工作才能继续开展下去。

对于熟练技术之才,他们是典型的技术工人,技术熟练,理论不足,小事清楚,大事糊涂,能处理繁琐的技术性工作,在组织内部一开始就会受到同事尊重和领导重视。但这种人才一般缺少担任领导职务的能力,所以不能因为他的贡献,以提拔担任管理职务来激励,激励最好的方式是提高薪金或延长闲暇时间。 古人云:"人才兴邦"。凡举大事者必以人才为本。世界上凡成就大事的领导者都"视才如命"。因为他们懂得拥有人才就拥有一切。古今中外,那些有抱负、有远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领导者,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有爱才之心、求才之望、识才之道、用才之法和容才之量。 3. 了解人才: 发现所长,用人所长 慧眼,明智,都是需要用心留意,才能发现有能力的人、善于创造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才在个性、气质、思维、能力、意志等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有用心留意这些差异,才可能识别出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赤壁之战刚刚结束,诸葛亮设计气死了周瑜,吴国一下子失去了国家安全的顶梁柱。孙权在军事方面最为信赖周瑜,在这样危急的关头,鲁肃向他举荐了奇才庞统。所谓奇者,一是罕见,二是杰出、超凡,而庞统二者兼而有之。孙权、刘备都早闻庞统的大名,诸葛亮、周瑜更是推崇备至。然而庞统的际遇却是坎坷不顺,先是在孙权那里遭遇冷落,后受到刘备的委屈对待。即使在赤壁大战中周瑜多次听从他的计谋,最后也没有给他一个正经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