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孙权的失误在于以貌取人。赤壁之战后,庞统最初是投靠孙权的,但是孙权因为庞统长得丑,就鼠目寸光地不重用他,才使他一气之下投了刘备。 刘备的失误在于不能正确判断有特殊才能者的性情为人。诸葛亮在东吴吊丧期间,曾面晤庞统,并写有荐书给刘备,推荐庞统。当诸葛亮从东吴回,问及庞统时,刘备指责庞统"管理耒阳县,却表现得好酒误事。"诸葛亮大笑,告诉刘备庞统不是治理方圆百里小地的人,他的能力"胜亮十倍。"刘备后来根据张飞、孙乾考察的情况和鲁肃、诸葛亮的举荐,纠正屈待大才的过失,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担大计。 与此对照的是曹操,他与孙、刘的失误刚好相反。曹操的优点是思贤若渴、善于招揽天下各类人才,而他的弱点也在于太爱才了以致于未能准确考察人才的忠诚度。面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压境的严重局势,周瑜采纳了庞统献上的先离间、再火攻的连环计。庞统依照事先的计划,伪装成怀才不遇、对周瑜极为不满、西山草庵的隐者,赢得了出使东吴、生性愚拙的蒋干信任,得以被引入曹营。得见曹操后,庞统就根据操之心理、性格特点,用骄兵之计和献媚之词,获得了他的信任,从而乘机查清了曹军布阵情况。同时,极尽夸赞奉迎之能事,让踌躅满志的曹操得意忘形,完全失去了戒备,进而与曹操同桌共饮,畅谈兵机。此时,庞统更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与操应答如流,使曹操深为敬服,殷勤相待,最终推出了暗藏陷阱的对付水军呕吐的办法: 以大船小船,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铺上阔板。这样就可引出火烧曹船的战法。曹操不知中计,反而下席道谢。

用人的前提是知人。而人又有其多面性,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做"伯乐"确非易事。一个管理者,无论是以貌取人,还是以性格论才能,或是迷恋于才能而疏忽了忠诚的品德,统统属于缺乏了解人才能力的偏见,其中任何一个偏见都可能由误解开始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找到这几种主观偏见的病根一并治疗。 首先,是否以貌取人,取决于公正和明智。在用人上如果仅凭个人喜好和偏见往往会带来后患。孙权因为庞统面貌丑陋而拒绝接纳,结果是失一"凤"。当时传言:"龙凤二人,得一人而得天下,"因为外貌而失去这样的人才,对孙权霸业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以貌取人,还表现在根据表面现象来评价别人。比如现在不少企业就流行着过分注重文凭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现象。其实,一个人的文凭只能说明他具有某种知识,具有了从事某一项工作的基础,并不能直接说明他就具备了胜任这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之间并不等阶。第一印象往往具有一些欺骗性,因此,在招聘人才时,不要完全指望第一次面试。应多研究一下他们的应聘材料,了解一下他们有关的背景,充分进行面试。甚至可以带上候选人员参观公司,暗中观察他们对公司的兴趣程度,询问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每个人表述一下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录用工作,应当仔细倾听管理者、同事和人才本人的意见,而不仅仅是自己的看法。